瓜迪奥拉英超没有难度-瓜迪奥拉拿了几个英超冠军

tamoadmin 2024-08-29 17:21

1.如果瓜迪奥拉职教一般的球队,他是否有能力让球队飞跃?

2.英超历史上没有多少3后卫阵型能成功,孔蒂的切

3.穆里尼奥真的不如瓜迪奥拉

4.战术分析:瓜迪奥拉的觉悟与突破!

如果瓜迪奥拉职教一般的球队,他是否有能力让球队飞跃?

瓜迪奥拉英超没有难度-瓜迪奥拉拿了几个英超冠军

为走在现代足球技战术思想的最前沿,特与欧足联A级教练资质教练员杨洋共同开设战术专栏----《战术展》,本期为大家带来曼城一线队的战术体系分析。本赛季曼城的表现和成绩起伏较大,瓜迪奥拉在曼城的一掷千金与针对性战术打造已经成功将曼城从土豪变为豪门,但是他能帮助曼城实现梦想吗?曼城又能帮助他实现梦想吗?

欧洲足球战术风格与战术理念的更新淘汰速度飞快,教练员之间见招拆招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个成体系的战术打法最多只能拥有1-2个赛季的辉煌期,随后便迅速被战术破解并走下神坛。这就迫使教练员在有限的阵型选择之中融合并开发不同的战术理念与思维,对既有战术进行不断升级与调整。

瓜迪奥拉(Josep Guardiola i Sala),二十一世纪取得冠军头衔最多的教练员,从巴塞罗那到慕尼黑再到如今的曼彻斯特,他对足球的理解似乎永远要超前于这个时代,可以说瓜迪奥拉的定位是一名影响了当今足球发展进程的旗帜性教练员,他对于技战术精益求精到几乎偏执,以求开发出阵中球员最大的潜能,瓜迪奥拉的足球理念像是一部复杂精密的仪器,似乎为手下所有球员都准备了针对性的战术布置,运转良好时无比顺畅,但前期的组装调配磨合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简单的场上位置图,试着解析一下瓜迪奥拉治下曼城的足球理念。球队初始阵型站位:1-4-3-3

好的教练会根据球队的各位置球员人数,个人能力特点,以及评估可开发位置与能力等多方面选择阵型框架。上图可以看出曼城的基础阵型为欧洲主流的1-4-3-3阵型,后防线依次由右边后卫(LAT D),中后卫(CT),中后卫(CT),左边后卫(LAT I)组成,中场由一名拖后后腰(MC DEF),左中前卫(INT I),右中前卫(INT D)三人呈倒三角站位,前场进攻三人为经典的左边锋(EXT I),右边锋(EXT D),中锋(DC)组成。

与巴塞罗那与拜仁时期不同的是,替补席深度的提升得以让瓜迪奥拉在球员选择和搭配层面拥有更多的空间,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同一位置上技战术特点不同的球员的选择也迫使瓜迪奥拉不得不将在巴塞罗那与拜仁时期已经搭建成熟的整体战术思维做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甚至是改变。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1

正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当今足球有着向更加激进的三后卫阵型倾斜的趋势,球队更多的进攻属性被开发,这一趋势出现归根到底的原因是随着例如马德里竞技一类的高强度高体系化的防守能力突出的球队的涌现,传统的阵地进攻由于其固有的本方参与进攻人数少于对方参与防守人数的先天劣势,在对抗具有完整防守体系的球队时更加难有突破。

同时单后腰承担的防守压力过大,对于球员能力要求过高,在当今欧洲足坛已经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在稳固中后场防守的同时通过阵型调整在有球阶段投入更多的进攻球员成为教练员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上图可见,当右边锋(EXT D)位置使用顺足(右脚)球员,左边锋(EXT I)使用逆足(右脚)球员,且左边后卫(LAT I)使用进攻属性更强的顺足(左脚)球员时。瓜迪奥拉限制一侧边后卫插上进攻的比重,右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位置与两名中后卫以及后腰球员形成中场中路的菱形站位,整体阵型的进攻重心向左侧边路倾斜

,右边锋拉边保持进攻阵型整体对于场地宽度的利用,左边锋内收至对方肋部空间同时保持与插上的左边后卫在边路的人数优势与呼应,两名中前卫场上位置整体前压,与后腰以及中锋形成两个三角位置关系,保持中路足够的出球线路,看似中前场的5名参与进攻的球员横向一字排开,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场地的纵深空间,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在下面会有进一步的讲解。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2

当针对对方整体阵型与球员技战术特点派出防守能力更加突出的两侧边后卫球员,且一侧边锋选择逆足球员,中前卫位置选择具备后插上能力的球员时。瓜迪奥拉对于球队在有球阶段的战术布置则是:逆足边锋的同侧边后卫位置内收前压,与后腰球员形成中路的“双后腰”,利用边后卫自身的防守属性增强中场的丢球拦截能力,缓解单后腰的防守压力与横向移动距离的短板。同时由于该边后卫没有套边下底的战术任务,大大缩短了由攻转守阶段回防的距离,加之边后卫在转身速度与回防速度方面的自身属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边路防守的落位率。

同时,弱侧边后卫同样内收至中路位置,与两名中后卫形成“三后卫”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与身前的边后卫和后腰球员形成中路的“五边形”站位。进攻层面上保证了对于中场空间位置的占据,形成大量出球线路,同时与内收的两名中前卫球员形成纵深的三角位置关系与出球线路; 防守层面上由于两名边后卫没有用传统的套边战术,事实上后防线4名球员与后腰的位置保证了阵型的整体防守比重并未被削弱。

中前场方面:左右边锋最大限度的拉开阵型宽度,破坏对方防线球员的相对位置关系,两名中前卫前压至对方中后卫与同侧边后卫之间的肋部区域,吸引对方中场防守球员回撤以压缩对方整体的防守阵型,削弱失去球权后对方进行快速反击对于本方后防线造成的威胁。同时利用后腰进行大范围横向转移寻求对方后防线在整体横向移动时形成的边路破口。

有球阶段阵型变化3

相对于已经足够“激进”的三后卫阵型,充足的高水平球员储备这一资本使得瓜迪奥拉建立了更加疯狂甚至于不合常理的“二后卫”阵型。在左右边后卫的选择上,瓜迪奥拉彻底抛弃了对于进攻型边后卫的使用,左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中路与单后腰一同增加中路正面防守硬度,右边后卫内收至中场中路充当实际意义上的“右边前卫”,具备优秀进攻能力的右中前卫则大幅度前插与中锋一同形成禁区内的两个接应点。整体上看,在中前场的有球阶段,瓜迪奥拉的球队的阵型为“1-2-4-4”。

在这一阵型变化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两名边后卫自身的防守能力,通过提升中场区域局部反抢强度,自然形成由攻转守阶段中高位逼抢的针对性战术。同时由于两名边后卫在有球阶段位于中场位置,在球队由中高位逼抢向中后场阵地防守的转换时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回防跑动距离,最大限度的保持了球队在各防守阶段的整体性与防守效率。

同时,具有出色出球与射门能力的中前卫球员(德布劳内或B席)通过后插上保证了球队禁区内的进攻点数量,或者通过禁区外的远射完成二次进攻。有球阶段中前场1-3-4-3位置关系

与克洛普通过后腰回撤形成“三后卫”不同的是,瓜迪奥拉通过右边后卫的内收与两名中后卫形成三人中路防线,既保证了后腰固有的上场位置与职能,同时避免了由于后腰位置的后移而对于中路两名中前卫压上参与进攻的限制。

逆足边锋内切至对方防线肋部区域以及边后卫套边下底的设计在面对四后卫阵型的球队形成的效果为:边后卫套边后,与之对位的是对方的边后卫以及横向移动协防保护的同侧中后卫,而与内收至肋部区域的边锋对位防守的是对方边前卫或后腰,本方边锋一方面可以对对方中路的防守形成扰乱,同时内收至对方肋部区域接球后可直接面对对方同侧中后卫。

一方面提高突破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为中锋创造只与对方一名中后卫对抗的1x1局面,而非传统意义上边路2x2(本方边后卫+本方边锋)x(对方边后卫+对方边前卫),禁区内1x2(本方中锋)x(对方两名中后卫)的局面,甚至可以形成禁区内瞬间的2x1(本方中锋+前插的中前卫)x(对方一名中后卫)的局面,以增加中路抢点成功率。

中前场进攻站位“扁平化”?No, “拉链化”阶段1

关于之前我们存在的“看似中前场的5名参与进攻的球员横向一字排开,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场地的纵深空间”的疑问,我们通过球员的场上位置结合跑动线路进行分析。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场球员持球确定进攻方向后,瓜迪奥拉要求进攻一侧套边的边后卫,内收至肋部区域的边锋,中路前插的两名中前卫以及阵型最前端的中锋进行前后交叉跑动,撕扯对方整体防线或对方特定区域内防守球员的位置。这样的跑动如同“拉链”一般纵向拉开空当。

个人观点认为,这是一种面对高强度高组织性后场阵地防守的球队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若对方防守策略为区域防守,通过交叉撕扯可以形成瞬间的某一区域内的进攻人数优势而形成突破点。若对方防守策略为人盯人防守或区域结合人盯人防守时,通过向外撕扯可以将某一区域内的防守球员带离,形成防守球员身后空当,或通过向内撕扯进一步压缩防线高度,形成大禁区线附近位置的空当完成远射。

上图可见,左边后卫向前撕扯牵制对方盯防的右边后卫,左边锋向后撕扯带走盯防的对方边前卫球员,形成边前卫身后,边后卫与中后卫之间的空间,中锋向后撕扯带走盯防的中后卫或后腰球员形成其身后的两名中后卫之间的空间,分别由两名中前卫完成后插上进攻。

瓜迪奥拉在经历了与穆里尼奥时期的对抗,以及英超各种中小俱乐部“摆大巴”阵型的纠缠后,看来已经逐渐适应并寻找到了破解的方式。

无球阶段中前场防守

关于无球阶段的战术布置,瓜迪奥拉沿用了其在巴塞罗那和拜仁慕尼黑的中前场逼抢的基本理念并做了细节上的修正。瓜迪奥拉否定了“第一时间逼抢”的理念,将逼抢的主战场设定在对方半场的中场区域。允许对方将球带出禁区并进入中场区域,阵型整体内收,两名边锋与中锋回撤至中场,与两名中前卫以及后腰形成中路的“3-3”的6人小组,同时两名中后卫位置前压与3名中场球员形成“2-3”的次级防线,通过针对对方中场中路区域进行空间压缩与切断传球线路,尤其是向两侧边路的传球线路,以减轻边路防守压力。

无球阶段中前场边路防守

当对方边路球员持球时,瓜迪奥拉的球队通过基础的人盯人防守完成对可能的传球线路的切断,同时整体阵型向有球一侧进行倾斜,压缩对方对于球场空间的有效利用率,迫使对方进行大范围的长传转移,以完成高空球的拼抢与拦截。

关于瓜迪奥拉的曼城一线队的战术分析就到这了,本赛季到目前为止曼城在英超诸强和疫情以及伤病的多重压力下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这不能否定瓜迪奥拉对于这支球队的改造与提升。另一方面,在离开巴塞罗那之后,瓜迪奥拉至今仍未在赛场上再次证明自己,同时曼城在赢得了英格兰本土所有荣誉的同时也越发渴望将冠军奖杯揽入怀中。那么,在拥有了堪称豪华的阵容,瓜迪奥拉和曼城最终能够完成相互的成全吗?

英超历史上没有多少3后卫阵型能成功,孔蒂的切

最近这段时间,人们关于三后卫阵型的讨论又逐渐多了起来。瓜迪奥拉和孔蒂是英超联赛中三后卫阵型的忠实拥趸,比利奇的西汉姆联在经历了噩梦般的赛季开局之后,重启了2015-2016赛季赖以成功的经典阵型。另一个热衷于三后卫阵型的英超主帅是马扎里,他经典的3-4-2-1站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班牙,桑保利一直偏爱充满的3-4-3打法。在意大利,尤文图斯凭借3-5-2阵型已经连续称霸5个赛季。

在英超赛场上,坚持3-5-2/3-4-3等三后卫打法的教练并不多,罗伯托-马丁内斯是个例外。英超联赛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不同教练带来的不同战术风格的融汇交融,这种交融在现代足球上百年的发展历程里,不断掀起新的战术风潮。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著名的2-5-3和W-M阵型,随着现在足球的发展,他们也只能作为历史封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卡洛斯-比拉尔多,这个1986年率领阿根廷夺得世界杯的冠军教头就是3-5-2阵型的早期探索者,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凭借三后卫阵型在最高级别的赛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帅。不过,3-5-2阵型并没有因为比拉尔多的成功而流行世界足球的舞台上,老帅在退役之后,国际足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一家俱乐部或是国家队尝试过这样的打法。

说到三后卫,就不得不提到意甲。在意甲的赛场上,很多球队会在后防线上安排三名中后卫,而这样的安排后来也慢慢成为了三后卫阵型的约定俗成。英超历史上,还没有一支球队通过三后卫阵型拿到过冠军,英伦豪门们依旧坚守了传统的四后卫打法。2014年世界杯赛场上,三后卫打法迎来了另一个春天,哥斯达黎加(5-4-1)、荷兰(3-5-2)、智利(3-4-3)都凭借着这样的战术安排获得了成功。

三后卫阵型的兼容性是这个战术的最大卖点之一,你可以在防守阶段组成一条5人的防线,也可以在组织阶段增加横向的球员密度,帮助球队控制住球员。因此防守见长的教练可以利用三后卫阵型打出漂亮的防守反击,崇尚球权控制的主帅也可以凭借这样的安排让皮球进行安全的转移。

三后卫的战术特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三后卫阵型可以根据比赛状况调整为四后卫或者五后卫。任何一种形式的三后卫阵型都不能直截了当地定性为“彻头彻尾”的防守阵型。在理想的状态下,两名边翼卫会在防守地阶段回撤到后防线上,与中后卫组成5人的防线。在一般情况下,三名中后卫的站位是平行的,但还是会根据教练的安排进行微调。

其实在三后卫阵型当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两边的翼卫。这个阵型打法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出色的位置感,以及时地均衡球队在防守和进攻阶段投入的人数。在三中卫的分工当中,中间的那名球员通常会充当清道夫的角色,两边的中卫会承担拦截者,或者盯防对手前锋的任务。

尤文图斯是近年来3-5-2阵型的典型代表。在上面这张阵型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后防线由基耶利尼、博努奇和巴尔扎利组成,两边的翼卫分别是桑德罗和夸德拉多。尤文图斯对这套战术的演练已经非常娴熟,博努奇凭借其出色的持球能力在这套体系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启示——一个理想的三后卫阵型需要拥有一名能力出众的清道夫和拦截者(或者是掩护者搭配拦截者)。

三后卫阵型变阵五后卫,常常出现在后防线回撤较深的战术安排当中。在2014年世界里期间,哥斯达黎加就经常用这样的布置。当然这样的安排也有自己的弊端,比如边翼卫由于过多地投入到了防守当中,限制了他们进攻端的威胁。

这个阵型拥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每个球员都拥有明确的分工。虽然看上去似乎非常强调防守,但球队也能够因此在防线之外的区域得到好处。

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上赛季阿勒代斯执教下的桑德兰。大山姆排出了一个非主流的三(五)后卫阵型,这个阵型解放了科内与老将迪福在前场的进攻火力,其良好运转也帮助桑德兰成功地完成了保级。

三后卫阵型的好处

三后卫阵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球队方便地增加球员密度,在球场的多个区域创造局部的人数优势。这个特点可以提高防守的稳定性,尤其对于提升中路的防守往往有奇效:一般来说球队的防线会回收得很深,在中路保持紧凑,压缩对手的拿球空间。这个战术迫使对手不得不向边路进行转移,尽量缩小在中路制造的威胁。

举个例子,一支排出3-5-2阵型的球队在防守阶段通常会变阵为5-3-2,而在进攻阶段则更接近于3-5-2或者3-4-3阵型。这样的阵型可以在边翼卫插上助攻的情况下,保证后防线上的人数稳定,同时,中场更多的球员分布,也让皮球的转移变得更加轻松。在某些情况下,中后卫的长传转移也是常规的进攻组织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强调出球中卫的重要性。

上面这张图表现了一支3-5-2球队面对4-2-3-1球队的情形。这名前锋显然孤立地在前场进行活动,边翼卫得到了向前推进的空间,两个站位外侧的中后卫则填补了肋部防守的空缺。中场球员同样限制住了对方中前卫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中场的5名球员覆盖了中路、肋部和两翼,也就是球场的宽度。当球队开始在后防线上组织进攻的时候,他们就会得益于这样的水平站位,转移皮球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个额外的安全选项,保证了球权的稳定运转。这也就是像瓜迪奥拉这样强调控球的主帅,开始更多地利用三后卫实现战术意图的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单前锋阵型的流行,三中卫的组合在防守端的优势会更加明显。3对2的情形显然更加有利于防守,对方很难在这样明确分工的情况下通过反击得手。

这个战术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球员的流动性。桑保利的3-4-3打法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球员们在这个阵型当中进行大量的跑动和频繁的换位,以此来覆盖攻防两端更多的区域。

桑保利同样凭借这样的战术在智利国家队取得了成功。在他的战术体系中,比达尔在桑切斯和巴尔加斯身后进行策应。整支球队保持站位上的紧凑,同时在攻防转换阶段保持着很高的流动性。两名中前卫会毫无保留地满场飞奔,与两个翼卫串联全场。本赛季桑保利在塞维利亚建立的战术体系就与智利国家队非常相似。

总之三后卫战术能够让你的球队在球场上覆盖更多区域,并且实现快速地流转。当球权进行推进的时候,球员可以获得充足的向前出球选项,保持了参与进攻的人数与速度。

三后卫阵型的弊端

每个阵型都有自己的短板。一支专注于防守的球队,其进攻威胁肯定会受到影响。一旦遭遇擅长利用球场宽度的对手,这样的防线安排将很难进行应对,三后卫阵型很有可能会被打乱。因此很多球队在面对三后卫阵型的球队时,会尝试大范围的边路转移来拉开空当。

当对手通过边后卫的重叠跑位,在边路创造进攻密度时,三后卫阵型的防守常常会出现问题,边翼卫会在边锋和边后卫的角色定位上犯糊涂。此时,靠近边路这一侧的中前卫常常会进入有球区域,帮助翼卫应对重叠跑位,但与此同时中路又会暴露出空当。

上图表现的是三中卫阵型遭遇4-4-2球队的情景。2名前锋牵制住了中路的防守重心。当中前卫进入边路进行协防时,对方的中前卫也就获得了向前推进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示意图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三后卫的阵型中,边路防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地带,中前卫和边前卫的配合可以有效地在紧密的阵型中牵扯出空当。

这个阵型对于枢纽球员的要求非常高,这名球员需要出色的传球技巧以及抗压能力。当球队从后防线开始组织进攻,需要这名球员在顶住压力的情况下将皮球摘出来,否则球队只能够保证皮球在后场进行无效地运转。虽然球权可以通过边路或者出球后卫完成转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可以借助最近几周尤文图斯的表现观察到这一点。虽然他们拥有出色的传球手赫迪拉,以及一名出色的中场工兵勒米纳,但他们依旧无法完美地填补马尔基西奥留下来的空缺。此外,失去了中场贯穿能力极强的博格巴之后,尤文图斯也失去了他们上赛季中场的灵活性。由于这两名球员特点非常单一明确,导致他们的组织非常被动,行动常常能够被对手做出预判。

这个阵型对翼卫的身体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这名球员也必须拥有出色的位置感,以平衡攻防两端所投入的人数。此外,中场球员与中后卫之间的平衡也必须保持得相对完美,三名中卫之间也必须要充分地默契与协调,以降低对方前锋利用彼此之间的疏忽反越位成功的风险。综上所述,这个阵型的完美实现对全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满能量的跑不死型中场球员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哦。

结论

忽如一夜春风来,足坛流行三后卫,这个阵型似乎已经成为了解决很多现代足球遇到的问题的关键。即使在英超赛场上,这个战术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联赛赛场上的战术革命,不久之后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一支三后卫出战的三狮军团。

穆里尼奥真的不如瓜迪奥拉

楼主的这个结论有点武断。

穆里尼奥执教能力只要看看他执教的履历就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顶级教练。说句题外话,他的执教风格是实用足球,与所说的艺术性足球差别还是很大的,请穆里尼奥对风格的传承其实没什么好的作用。虽然他很成功,但是他不停的挑衅,对大多数人挑衅,这种风格在意大利、西班牙让大多数人反感。国内不少人也对他的行为十分反感,依据是不少网友在骂他。

瓜迪奥拉无疑在巴萨十分成功。不过就像他自己说过的一样,克鲁伊夫给巴萨留下的青训以及球风对他的作用很大。换句话说,瓜迪奥拉如果离开巴萨,另起炉灶的话,还需要一个为自己正名的履历。而到目前为止,是无法对瓜迪奥拉做出准确判断的。只能说他在巴萨执教表现出的水准是顶级教练的水准。

从两人带队表现出的风格来看,穆里尼奥实用主义,防反,暴力足球等等是非常容易很快成型的,这是他能在多家俱乐部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而瓜迪奥拉的技术型足球,那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配合形成的默契,因此瓜迪奥拉要在其他球队复制这种风格的话,难度远超穆里尼奥。

不管如何分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穆里尼奥的暂时逊色于瓜迪奥拉的巴萨。

战术分析:瓜迪奥拉的觉悟与突破!

本场比赛两队的基调同样是保守:克洛普派出亨德森、米尔纳、维纳尔杜姆三位保守型的中场,瓜迪奥拉以拉波尔特客串左后卫,宁可加强基础防守而放弃后卫插上助攻的能力,显示出两位主教练同时都有先求不败的心态。

而这个心态主导了整场比赛,整体而言,曼城的逼抢做得很出色,令利物浦难以顺畅运球到前场,但制造的攻势不多,尤其是两个后卫极少上去助攻,令曼城难以制造立体有效的攻势。事实上,曼城第一个射门要到第27分钟才出现,第一个中目标的射门已经是40分钟的事情了。

曼城的攻势主要集中在左路,但瓜迪奥拉的主要目标不在阿诺德而在路夫伦,萨内持球面对阿诺德时通常也不取强硬过人,而是静待大卫席尔瓦和阿圭罗等人跑到阿诺德与路夫伦之间的空位再打穿透,而这个战术非常有效,路夫伦在没有范迪克的协防下被逼单防,再次成为了后防,丢掉的第一球没有贴身看管阿圭罗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其实曼城的斯通斯本场比赛同样类似“”,但分别就在于利物浦除了马门中柱之外,没有制造出足够的问题给斯通斯。

利物浦的真正问题出在中场与前锋线的串联,这也是本赛季的“老问题”。亨德森、米尔纳、维尔纳杜姆这三个中场太保守,争抢及防守力度有余而输送炮弹能力不足,在中场主要回传及横传转向,与前锋线缺乏交流,令利物浦三叉戟连接触球的机会也不多。

克洛普在最近曾经成功解决这个老问题,就是加入了法比尼奥、凯塔或沙奇里在中场,透过这三人比较具有侵略性的传球及盘带连接前场,对曼联便是经典的例子,但也许是克洛普本场比赛过于保守,因此把三人全部收起来了,排出保守的中场线求平局,令这个老问题再度浮现。克洛普随后换入法比尼奥及沙奇里,并把韦尔纳杜姆进一步推上攻击中场,萨拉赫改踢前锋,尝试激活中前场的交流,但瓜迪奥拉同样换上京多安进一步防范(这次轮到瓜迪奥拉换成保守型中场),克洛普的变招为时已晚。

当然这一部份是本场比赛利物浦中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曼城中场的功劳。费尔南迪尼奥再次证明了他在防守中场位置不可替代的存在,与利物浦中场分庭抗礼,对比赛节奏的阅读、拦截的判断、转守为攻的关键传球都有上佳表现,当然他并非坎特型的扫荡型防守中场,防守并非百分百到位,但费尔南迪尼奥绝对是瓜迪奥拉战术的心脏。

另一个令利物浦中场疲于奔命的,是伯纳多·席尔瓦。伯纳多·席尔瓦本场比赛表现非常不错,他在全场第95分钟的时候还不停地狂奔贴身逼抢,令利物浦不能舒服地控球,事实上,伯纳多·席尔瓦在本场比赛跑动了13.7公里,冠绝本赛季英超所有球员。不止逼抢,他的触球及成功传球也是曼城中前场最多,成功拦截及堵截传球也并列队内最高,更送出一次助攻给阿圭罗,铁人般的伯纳多·席尔瓦配以费尔南迪尼奥,更令利物浦的保守型中场束手无策。

本场比赛见证了瓜迪奥拉最大的突破:学会赢得“丑陋”。这个“丑陋”并非踢法肮脏,而是低调务实。本场比赛无球时的曼城比控球时更出色,无论是前面说到的费尔南迪尼奥及伯纳多·席尔瓦,还是其他的后卫及前场球员,整体的逼抢队形及防守站位体系都比瓜迪奥拉之前的曼城做得更出色,把利物浦真正地拒于城门之外。

而即使进攻遇到阻扰,正如本场比赛大部份时间所看到的,瓜迪奥拉也没有让后卫和防守中场去助攻,而是静待机会,即使自己落后7分,应该作为主动的一方,瓜迪奥拉也一样理性冷静地等待,而非追求水银泻地的狂攻,这是瓜迪奥拉执教的一个进化。事实上,曼城的两个进球也毫无先兆,甚至违反了比赛走势的流向,而本场比赛更是瓜迪奥拉在英超赛场第一次低于对手的控球率(45.8%),足以看出瓜迪奥拉为了征服战术老对手克洛普,付上了多少的妥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下一篇: 11决赛首发-11欧冠决赛主力球员
上一篇: 费伦茨vs巴塞罗那-费伦茨瓦罗斯vs巴萨直播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