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过人-效力过五大联赛球员
73 2024-10-24
1.拿破仑远征意大利详细路线及远征埃及欧洲境内路线
2.比利时国家队什么时候首胜埃及?
3.埃及旅游去哪好?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详细路线及远征埃及欧洲境内路线
这你算是问对人了,我是拿破仑的铁杆粉丝。
法军作战部队分为四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其中有步兵25000人、骑兵2500人、炮兵及后勤工程部队2500人。而联军的兵力则要强出他们很多,联军由奥地利军队、撒丁军队和那不勒斯军队组成,分为两个军团:奥地利军团和撒丁军团。其中,奥地利军团辖有四个步兵师(42个步兵营、44个骑兵连及144门大炮),博利厄将军指挥;撒丁军团下游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有60门大炮,科利将军指挥,联军总兵力达80000人。
4月9日,法军到达萨沃纳,在萨塞洛附近集结兵力。在此两军遭遇,为避免过多的消耗,拿破仑希望速战速决——这成为了他军事生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巴黎是无法给拿破仑帮助的,因此他只能自己寻找补给,他一方面“邀请”热亚那共和国的议员和富商出资支持法军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督派法国公使要求热亚那议会打开加维要塞,目的是使法军通过博克特山口,从而进入伦巴第,希望热亚那当局能给予帮助,顿时热亚那城一片混乱。
这种混乱同样也带到了米兰,拿破仑初次面对的是52000人的联军。他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中路前卫19000 人,由马塞纳指挥,据守蒙特诺特和代戈以挡住奥军。主力12000人,由奥热罗指挥,从西面向切瓦发动进攻。左翼10000人,由塞律里埃指挥,从南面向切瓦进攻。目的首先是将联军拦腰斩断,以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络;然后是将他们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先吃掉不太厉害的,58岁的科利将军指挥的撒丁军团,然后对付由73岁高龄的老将军,比利时人博利厄统帅的奥地利军团。当博利厄听到拿破仑入侵的消息时,一时间不知所措,他迅速离开设在米兰的联军司令部,来到诺瓦的前线,命令两个师向北向西移动组成防线。他将联军分为三部分:右翼由科利指挥,其任务是扼守斯图拉河和塔纳罗河一线;中路由阿尔热托指挥,其任务是法军进攻时猛击其左翼,截断萨沃纳的沿海道路以绝法军后路;博利厄则亲自率领左翼军攻打沃尔特里,以确保热亚那的安全。
拿破仑对震动联军增援这件事极为恼火,这不仅破坏了热亚那的中立国地位,还使法国失去了一个可以补给的港口。不过令他庆幸的是,联军的冒然推进给了他机会。
事实上,联军中路军的阿尔热托已经于4月9日到达蒙特诺特,并在尼吉诺向法军的前卫发起攻击,但并未成功。10日,博利厄抵达沃尔特里,并对那里的法军展开进攻。可是科利率领的右翼还在很远的西面,中路部队处在了左右孤立无援的境地。拿破仑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的,他立即放弃了原来先打击撒丁军队的。集中马塞纳、拉哈普和奥热罗10000人的优势兵力在12日清晨猛攻奥军所在的蒙特诺特,遭到三面夹击的阿尔热托,在损失了3000人后向南撤退。
拿破仑首战告捷,在分析了法军后勤保养不足的劣势后,决定速战速决,乘胜追击。奥军在蒙特诺特吃到败仗后,于12日退守代戈。不料,14日马塞洛和拉哈普攻下了代戈,奥军继续撤退。同时,法军在此地休整,但是,15日沃尔特里的奥军援军突然出现,击溃了松懈的法军。拿破仑暴跳如雷,因为这使法军想用24000人对垒13000撒丁军的耽搁了两天。直到17日,法军才重新夺回代戈。
撒丁军退守到切瓦,16日,拿破仑下令对切瓦发动进攻,以夺取这个要塞,但没有成功。17日玩,科利率撒丁军从切瓦撤退。18日,拿破仑改变,为使自己的运输线不受到奥军攻击,他作了迂回机动,使交通线离奥军远一些。由于法军在代戈的失利,使原本可以在几周内解决的战役延长了数月。尽管如此,法军还是打开了通往皮埃蒙特的道路,望着身后高大的阿尔卑斯山,拿破仑感叹到:“汉尼拔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而我却要绕过它。”
接下来的几天,法军向退守在科萨里亚河岸的撒丁军发起猛攻,由于河水泛滥和援兵未到等原因,直至22日也未能攻下。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撒丁军撤出阵地,向蒙多维方向退却。科利的想法是将部队转移到东面一个更为有利的阵地上,依托它进行反击,并且希望得到博利厄的援助。事实上科利的这一决定是愚蠢的,这不仅把使法军付出惨痛伤亡的阵地拱手让出,还在撤退途中遭到了法军前来增援的优势兵力的包围,在沉重的打击下,撒丁军连还击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顾及阵地了。法军趁机攻占蒙多维,并于4月25日攻占军事重镇凯拉斯科,缴获大量辎重、、大炮和马车。几周来士兵第一次吃到饱饭,甚至还拿到了军饷。
比利时国家队什么时候首胜埃及?
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有欧洲红魔之称的比利时队凭借着卢卡库、阿扎尔以及费莱尼三人的进球以3-0的击败了埃及队,而这也是比利时国家队成立百年历史上第一次击败埃及,同时这场比赛也使得比利时洗刷了13年前0-4输给埃及的耻辱。
比利时国家队是欧洲足坛的一支劲旅,曾夺得1920年奥运会和1900年奥运会足球项目的金牌和铜牌。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更是比利时足球的黄金时期,连续在1982年至1994年四届打进世界杯决赛周第二轮。从2012开始,比利时队涌现出了黄金一代,球队实力飞涨,也成为了世界足坛的一支劲旅,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比利时提早两轮比赛取得小组首名,成为首支晋级世界杯的欧洲球队。
目前,比利时队在世界排名第三,而本场友谊赛的对手埃及却仅为46位。虽然两队实力差距不小,但是在历史上,埃及却是比利时的苦主。两支球队在历史上有过两次交手,分别是在1999年以及2005年,埃及在1999年1-0击败比利时,而在2005年以4-0大胜比利时。
今天凌晨的这场比赛是两支球队时隔13年后再次交手,比利时开场后就开始强攻,并最终在上半场凭借着卢卡库以及阿扎尔的进球两球领先,随后在下半场的伤停补时阶段,费莱尼打入本场比赛的第三个进球,最终比利时以3-0的击败了埃及,结束了球队百年历史不胜埃及的尴尬纪录,更是为13年前的那场0-4的输球赢回了面子。
埃及旅游去哪好?
://jingyan.baidu/article/3065b3b6cb7ffbbecff8a494.html
开罗(Cairo),埃及首都,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她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开罗是一座极富吸引力的文明古都,城里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并存,在城西有大量建于20世纪初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城东则以古老的阿拉伯建筑为主。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弥沾恩”,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
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国第二大城市,历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临地中海,位于埃及最北端。该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因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中心,有诸多名胜古迹。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及“埃及新娘”。东港港口至凯撒宫区间的海滨大道上,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街景让人兴致勃勃,沿途建筑群间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和球状屋顶也饶有风味。
阿斯旺(Aswan)是埃及南部的重要城市,是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位于首都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东岸,是埃及南方的大门——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的东岸,距开罗900千米。历史上阿斯旺曾是非洲贸易的货物集散地,因为尼罗河的运输到此就为岩石所打断,所有货物要由走水路改为走陆路。市内保留大量寺庙和陵墓,如著名的菲莱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冬季游览阿斯旺较适宜。铁路、公路通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设国际机场。
就是九龙潭位于云南丽东县城西南老君山北侧的主峰脚下,距县城80千米,属老君山林区16林班。在老君山主脊线北东侧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地坳里,有湖泊、沼泽数十个,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称为“九十九龙潭”。在到九十九龙潭的途中,你会看到九块奇美的巨石,它们形态各异、厚凝神秘,当地的人们把它们称为“九子石”。九十九龙潭三潭互依,所以它又被称为“三眼潭”。海拔4247米,有近百个清澈如镜的大大小小的水塘, 连缀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格的景区,故称九十九龙潭。潭水来自春天的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清澈冰冷,水质优良。湖水溢出后,汇成小溪,形成瀑布。
吉萨(Giza),埃及城市,在尼罗河下游左岸,同开罗隔河相望,有大桥连接。人口150.9万(1983)。谷物集散地。有纺织、制鞋、食品、烟草、化学等工业。文教事业发达,有**制片厂、阿拉伯语言科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等。游览胜地,南郊8公里的利比亚沙漠中有著名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大理石陵庙等古迹。吉森德国西部城市。在莱茵河右支流兰河畔,南距法兰克福53公里。人口7.2万()。11年首见于史籍,1248年建市。交通枢纽。黑森州中部地区经济、商业中心。工业以冶金、机械制造、纺织、皮革、烟草、橡胶、酿酒为主。
红海沿岸
概述
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174,000平方哩)。红海由埃及苏伊士向东南延伸到曼德海峡,长约2100公里。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然后通往阿拉伯海。
红海最宽处为306公里(190哩)。西岸的埃及、苏丹、衣索比亚和东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隔海相对。在北端,红海分成两部分︰西北部为水浅的苏伊士湾,东北部为亚喀巴湾,水深达1,676公尺(5,500呎)。
交通及地理位置
红海上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游轮红海,沿岸有公交车、大巴客车、出租车等,交通很方便。它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
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
红海的气候
红海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降水稀少,终年高温。红海的气候是由两个季风季节组成,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造成。
红海是世上最热和盐度最高的海洋之一,夏天平均表面温度为北边26℃,南边30℃,总平均温度为22℃,红海和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0.03m,一般以雷暴,沙尘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cm的净蒸发和高盐度。
游玩及最佳购物时间
1.到红海观光游览,潜水、垂钓、海上观光等亲水活动是一定要参加的。红海沿岸浪柔沙软,波澜不惊,是开展水上休闲运动的绝佳场所,赫尔格达、沙姆沙伊赫等海滨城市都有许多优良的海滨浴场和海上游乐场所。此外,红海拥有众多美丽的珊瑚、五颜六色的鱼类及各种珍奇的海洋生物,海底丰富,海水清澈,能见度高,是世界上最适宜开展潜水运动的场所之一。
2.到赫尔格达、沙姆沙伊赫等红海沿岸城市旅游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10月~次年5月,此时是最适合到红海潜水的时节,天气凉爽,海水能见度高,水温适宜潜水,其他时间风浪较大且水较冷,潜水时需要穿更厚一些的潜水服。
购物介绍
赫尔格达是红海观光客聚集的主要区域,市中心有几条主要的购物大街,有传统市集,也有高档的精品店,喜欢购物的游客可以痛快的“挥霍”一番,一般来讲,纸莎草手工艺品、古画、珠宝、 木器、咖啡壶、香料、雕刻品等,都是值得购买的纪念品。
美食介绍
1.红海沿岸地区的饮食风格带有浓郁的北非特色和阿拉伯风情,以烧、烤、煮、拌为主,多用盐、胡椒、辣椒、咖喱粉、孜然、柠檬汁和茄酱调味,口感偏重。这里最流行的菜是海鲜鱼肴、烤山羊肉、奶酪等清真菜,主食有烤饼、面包,甜品有库纳法、盖塔伊夫等,也吃大米,但这里的大米与国内差别很大,许多国人都吃不惯。
2.进餐时要注意尊重当地的伊斯兰教习俗,吃饭时不与人谈话,喝热汤及饮料时不要发出声响,食物入口后不可复出,忌讳用左手触摸餐具和食品,禁食猪肉等忌物,不要吃没有熟透的菜。
红海沙姆沙伊赫
沙姆沙伊赫位于西奈半岛(Sinai)南端,濒临红海亚喀巴湾。历史上曾长期无人居住,1967年至1982年曾被以色列占领,1982年根据戴维营协议归还埃及。
沙姆沙伊赫依山傍海,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两条黄金海岸在此交汇,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细软的沙滩、温热的海水和常年充足的日照。最引人入胜的美景是那几乎没有污染的红海珊瑚礁海域。红海具备珊瑚生长的最佳环境,这里有200多种珊瑚礁和活珊瑚,多种海洋动植物在珊瑚礁上栖息,海底奇观光怪陆离。
每年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此地还开辟了潜水探险、帆板冲浪、海滩越野等很多旅游项目。沙姆沙伊赫建有国际机场、许多饭店和旅游村,每年都接待着近200万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票价
横跨红海的赫嘎达与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之间每天有快班船(International Fast Ferry)来往,也可乘游船游览红海风光,单程1.5小时,单程票价250埃镑,往返票价450埃镑,埃及当地人票价减半,3—12岁儿童票价减半,3岁以下儿童免费。
红海沿岸:西奈山
西奈山又叫摩西山(Mount Moses),位于西奈半岛中部,海拔2285米,是基督教的圣山,基督教的信徒们虔诚地称其为“神峰”(The Holy Peak)。
据圣经记载,上帝的十二使徒之一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逃出埃及,过红海,到西奈,在西奈山上,上帝亲授摩西“十诫”,即上帝子民必须遵守的十条戒律,包括不、不**、不偷窃、不贪图他人财产等。西奈山上建有纪念摩西接受上帝戒命的神庙(Chapel),神庙始建于公元532年,后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现存的庙宇建于1934年,但石料仍是公元532年初建时的石料。山脚下座落着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院——圣凯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这座距今1400年的修道院,尽管远离尘世,仍香火鼎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到这里来朝圣、游览。
到西奈山朝圣有一种开始于6世纪时的形式:凌晨时分从Dahab出发,1.5小时后到达山脚下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开始攀登圣山,攀登西奈山的路程随山坡蜿蜒而上,修建于19世纪的山路共8公里长,有3750级台阶。登上山顶后再朝拜神庙、观赏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气温很低,出发前一定要带足衣物,也可以花20美元租一头骆驼上山。
看点:
红海潜水
漫步在红海海底,周围布满五光十色的珊瑚,银光闪闪的鱼群穿梭不停,还有神秘的沉船残骸……红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海水,是世界上著名的潜水天堂。赫尔格达(Hurghada)、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和萨法加(Safaga)等地都有许多适合潜水的地方及潜水机构,当地的宾馆基本都提供潜水接送服务,可以选择在岸边潜水游览,也可以选择乘船出海到深海中潜水。
费用:
因为当地的潜水游客有80%来自欧洲,所以大部分潜水中心的价格都以欧元为单位,也接受美元和埃镑,所以潜水前兑换一些欧元是比较方便的。
浮潜/深潜:
红海潜水分浮潜和深潜两种,前者是穿上救生衣,戴上潜水面罩和换气管,漂在水面上游览;后者则出海到深海处下潜,需要全副武装,穿上潜水衣,戴上氧气瓶,在教练的指导下,潜到水下,还可参观海底沉船等,深潜有1~10天的游程,基本每天下海2或3次。另外,根据时间还分日潜和夜潜,收费是不同的。
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游客最好出示相关的证明,如果是初学者,则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方可下海,有无潜水证明书所能选择的潜水项目和收费都是不同的。游客还可选择参加这里的潜水培训班,课程有2~10天不等,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证书,同时参加Open Water(开放水域)或Advanced Open Water(高级开放水域)的潜水活动。
海底摄影:
在海底拍摄用的相机、摄影机都是非常专业的,当地的潜水公司都提供摄影服务,收费一般在30~50欧元。
特别提示:
红海潜水的装备十分齐全、复杂,包括保暖型潜水服、面具、蛙鞋、呼吸管和气瓶等,还有调整浮力用的配重铅块,这些在浮力巨大的红海中显得微不足道的装备在陆地上却十分沉重,所以在下海或上岸前要作好准备;另外,红海海底有大量珍稀的珊瑚和海洋动植物,一定不要动手去碰,一是珊瑚上有看不见的刺,触摸后手会感觉麻痒,二是当地有法律保护,携带、破坏海底动植物是要罚款的。
著名潜水场所:
暗礁(Careless Reef)
地点:距吉夫顿岛(Giftun island)以北5公里
特色:能见度20米,平均潜水深度20米,最深40米;潜水时可观赏到美丽的海鳗。
到达方式:在赫尔格达和沙姆沙伊赫都有前往的班船。
吉夫顿潜水区(Giftun Seghir)
地点:位于赫尔格达北岸与吉夫顿岛南岸之间
特色:这是一处由众多礁石围成的潜水区,是当地最著名的潜水游览区。
到达方式:在赫尔格达和沙姆沙伊赫都有前往的班船。
推荐潜水中心:
潜水中心(Dive Point)
地址:P.O. Box 219,Hurghada
电话:0020-65-3442019
费用参考:日间岸潜25欧元(有导游)、夜间岸潜25欧元(最少4人)、1日出海潜水50欧元(2次)、3日出海潜水(6次)140欧元,潜水装备租借(包括面具、蛙鞋、呼吸管、浮力调整器、潜水服、气瓶等)18欧元/次、23欧元/天。
潜水世界(Diving World)
地址:赫尔格达、沙姆沙伊赫和萨法加都有分店
电话:赫尔格达(0020-65-443582)、沙姆沙伊赫(0020-69-547556)、萨法加(0020-65-443582)
费用参考:出海观光20欧元(不潜水)、1日出海潜水50欧元(2次)、3日出海潜水(6次)135欧元;无证明书1日出海潜水75欧元(2次)。
其他:
Aqua Center(赫尔格达) 电话:0020-65-443781
Easy Diver Diving Center(赫尔格达) 电话:0020-65-548816
Emperor Divers(沙姆沙伊赫) 电话:0020-62-601734
圣凯瑟琳修道院
圣凯瑟琳修道院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上的西奈半岛摩西山麓,即西奈山(Mount Moses)脚下,是4~6世纪时到西奈避难修道的修士们为纪念为信仰献身的姑娘凯瑟琳而修建的。西奈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6世纪后,西奈几经战火,但圣凯瑟琳修道院却完好无损。无论是在阿拉伯人入侵、十字军东征,还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拿破仑侵略,乃至当年以色列占领时期,修道院都没有受到破坏,成为当地最富盛名的修道院之一。
修道院的规模很大,从外表看就像一座古城堡。修道院的主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石灰岩建筑,教堂入口的木门取材于黎巴嫩雪松,门上有动物、鲜花和树叶的浮雕,是一位拜占庭艺术家的杰作。门楣上的希腊语铭文写道:“这是通向上帝之门,正义将由此进入。”除了主教堂外,修道院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文物,如2000幅圣画藏品,包括希腊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亚美尼亚文、科普特文等12种文字的近3000份手稿,其中还有世所罕见的最古老的《圣经》译本———公元5世纪古叙利亚文的《摩西五经》、古代哈里发和苏丹向修道院颁发的诏书、法令等。
值得一提的是,修道院内还有一座特殊的建筑——公元1106年,埃及法蒂玛王朝的统治者欧麦尔别出心裁地派人在修道院内修建了一座欧麦尔清真寺,但清真寺今天已不再被使用,它已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睦相处的象征,被赋予一种新的特殊价值。
沙姆沙伊赫有班车直达西奈山。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2:00,周五、六与教会节日不开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世界第三大运河,全长167公里,是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通道,于1869年挖毕贯通,它的通航使得以往的长途航行大大缩短,拉近了埃及与欧洲的距离。
苏伊士运河长期被列强控制,直到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将其收归国有;1967年埃以战争导致运河关闭;15年萨达特总统又重新开放了运河。现在,苏伊士运河每天平均开放15小时,有90艘船只通过,承担全世界14%的贸易量,这是埃及**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当今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本国经济发展上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据统计,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在世界上适于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使用国家之众,过往船只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名列前茅。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多年来一直与侨汇、旅游、石油一道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现在运河每天为埃及**收进200万美元的外汇。船过运河按吨位缴纳通行费,还要交付引水费和航标等费用。1993年运河收入达19亿美元,1994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
1981年10月1日起,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电子控制系统,从而标志着运河管理进入了现代新时期,它不仅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还使运河的通过能力增加近一倍。现在每天通过运河船只可达100艘以上。
为了适应国际航运日益发展的需要和赚取更多的外汇,苏伊士运河第二期扩建的第一阶段工程已于1994年开工,这期工程把运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宽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万吨级油轮得以顺利通过。这一工程得耗资10亿美元,费用的75%由埃及承担,25%由日本、比利时承担。可以预料,运河第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会对国际航运和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运河两岸的交通以及向西奈半岛供水,埃及**于1980年建成了长5912米的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它是连接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纽带。隧道底部敷设了输水管道,每天把3.4万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输往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灌溉1.4万公顷土地,隧道内公路宽7.5米,每小时可通过2000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