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昌足球最新消息-河北永昌VS大秦之水

tamoadmin 2024-09-17 14:58

1.罗马帝国为什么又叫大秦帝国

2.罗马帝国为何被称为大秦、犁_?

3.求明朝或唐代的地名、官名、嫔妃的等级名称

罗马帝国为什么又叫大秦帝国

河北永昌足球最新消息-河北永昌VS大秦之水

其实大秦既不是罗马、也不是埃及,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西方”概念。

“大秦”作为罗马的称呼,其实主要来源于《魏略》和《后汉书》,我们遵循史实辩证以史料出发的原则,来看看这两段记载中的问题。

首先大家不要被书名搞混了,三国魏虽然在东汉之后(《后汉书》记载的时间段),但《后汉书》成书是在五世纪,而《魏略》是当代史,也就是成书在三国时期。因我国史书常有摘抄前代史书的现象,所以我们先来看《魏略》的记载。

《魏略》是这么说的:“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说明”大秦“这名字不是作者自己起的,是“外国人这么叫,我们跟着这么叫”

那么为什么外国人起这个名字的,有音译和意译两种解释

音译论认为:“大秦”是Dasnia的转音,Dasnia是古代安息人对其领土以西的称呼,就是“西方”的意思。

意译论认为:”秦“本身就有强大,富裕的意思(甲骨文的秦字是丰收的场景),因当时西方的罗马帝国其文化高度发达,堪称与东方的中国一样的礼仪之邦,就用”大秦“称呼,这种说法也符合《魏略》里“衣服车旗拟仪中国”的说法。

接着《魏略》又记载了大秦国的地理位置,这也是最奇怪的地方,原文是这么说的:

“大秦国一号犁靬,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

好,这句话怎么看都明白意思应该是“大秦国”在地中海以西,那么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无疑。注意这里的“西大海”是很辽阔的,横渡最快也要两个月。

而到了下面,又说“从安谷城陆道直北行之海北,复直西行之海西,复直南行经之乌迟散城……凡当渡大海六日乃到其国”。

安古城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成,那么这里的国到底是哪个国?这里的"国"解释为埃及也可以,解释为罗马也可以(埃及也曾纳入罗马版图)。

《魏略》的记载虽然内容多,但考究起来却是疑点多多,毕竟大多史料作者不可能去考证,而是听说以后摘抄的。

那么来看《后汉书》的记载

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二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资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其实《后汉书》的关于甘英的报告才是《魏略》的一手资料,也是说度海时间长。那么甘英最远到的是哪里呢,原来是波斯湾。甘英看到波斯湾如此广阔,偷懒不想再走了,于是就报了上面的内容回去复命,所以这句史料是存疑的。

那么,很用可能虽然《魏略》的成书比《后汉书》早,但反而引用了《后汉书》中记载的原始材料,也就是甘英的报告。在回过头来看魏略,那么实际上“西海”指的就是波斯湾,而海西则是波斯湾西岸。

《后汉书》专门有一章是《大秦传》,写的神乎其神,连西王母的神话都出来的,连作者范晔自己都觉得有些夸张,特别在末尾写道:“所生奇异玉石诸物,谲怪多不经,故不记云”。看来除了写在书中的,范晔还知道很多更稀奇古怪的说法。

“大秦”这么多的说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我们中国人的地理观念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西方世界不够了解,消息多靠中亚地区商人获取,难免道听途说。而“大秦”又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就如同马可波罗说元朝“遍地黄金”一般,他可能根本就没来到中国,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全在他这一本书里了。

回到“大秦”这个问题上,对于西方一些强大国家如罗马、埃及,和其他西亚国家,可能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那么清楚的概念,干脆都用以前用过的名字来称呼。结果就造成了史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这个名字是这个国家,到了下一个朝代又变了另一个国家的称呼。

《后汉书》里的大秦显然与罗马帝国实际有很大出入,说这个就是罗马显然有待商榷。除此之外,还记载着有罗马皇帝的大使来东汉出使的记录,不过后来普遍认为是商人冒充的,可见当时的国人对大秦认识基本上很少。不过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东西方交流逐渐增多,古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

到了唐代,“大秦”这个名字出现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大秦景教流行碑》。按现在理解,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基督教又是罗马的国教,那么这个大秦就是指罗马。但仔细想想,景教即聂斯脱利派,其实是叙利亚地区的基督教,并非罗马的国教。而且大秦寺原来叫波斯寺,阿罗本也是波斯人,所以唐代的这个“大秦”指的可能并不是罗马(拜占庭帝国)而是波斯帝国或者叙利亚地区。

总之,各种说法很多,所以把“大秦”理解为一个宽泛西方的概念会比较合适。

参考资料:

s://.zhihu/question/37323234

罗马帝国为何被称为大秦、犁_?

点击右上方“关注”关注人文悟宇!

罗马帝国与东汉、贵霜帝国以及安息帝国被并称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强国。

汉朝与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史书也都有记载,比如汉明帝时期的白马驮经就是从贵霜而来,名僧安士高就来自安息国。

与上述两国相比,当时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的交流就非常之少,史书上对罗马帝国的记载也是比较含糊,近乎传说。

公元年,班超遣使甘英出访大秦,至今波斯湾(又说地中海东岸)却步未果

比如在后汉书中,我们称之为大秦,理由是其人体貌“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个确实有点理想化了,还说大秦的地理位置近西王母所局之处,几乎就是传说了。

在大秦之前,还有一个称谓是“犁?”,也有称黎轩、郦?、犁?等,但都是同音异字,读作“li Jian”。

这个称呼首见于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时才首次听到这个国家,这个称呼是否就是指罗马帝国,实际是众说纷纭,不可确知。

有的说犁?来自于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的音译,有的说是一个阿拉伯民族那巴提安人的都城Rekem或者Petra,也有的说是罗马军团(Legion),甚至说在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的克拉苏与安息帝国之间的卡雷(莱)之战后,罗马大败,罗马战俘被安息遣往东部边境戍边,之后这些罗马士兵逃往归附了位于都赖水畔(锡尔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郅支城匈奴。

卡雷之战

而在公元前36年,西汉那位说过“虽远必诛”的陈汤和甘延寿在都赖水一战中,大败匈奴,同时也俘获了这些罗马士兵。史家分析认为由于这些士兵使用了罗马独有的“鱼鳞阵”和“重木城”,即推断这些乃当年罗马残兵,被带往中国甘肃永昌县的一处安置,并命名为郦?,即其故国之名。

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大家一致认为,大秦确是罗马帝国,但犁?实际是罗马帝国之前的国家,只是之后被罗马帝国并入版图而已。

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犁?一词对应的是“塞琉西亚”,就是“塞琉古王国”。之后塞琉古被罗马吞并,所以史书称大秦又谓犁?。

而中国永昌境内的郦?实际上在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21年至前111时,就已经被设立了,为什么呢?

史书记载,最初汉武帝设置武威和酒泉两郡,而之后又将武威和酒泉分拆再设两郡即张掖和敦煌,之后,张掖就辖有郦?。而说文解字中则提到“武威有丽?县”,这说明,郦?在武威设置之时已有,后转为张掖管辖。

也就是说,郦?根本不是在公元前36之后才有,这也间接否认了罗马士兵安置之所一说。

至于在郦?为何还有似欧罗巴人种之后裔?很简单,当时起此名时应是在丝绸之路上吸引外来商人之意,表达愿与罗马帝国邦交之情。由此丝路之上,或有西方商人在此定居而形成!

点击标题右下方关注人文悟宇

求明朝或唐代的地名、官名、嫔妃的等级名称

唐朝的地名: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夏——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明人指葡萄牙。

唐朝的官名: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其中中书省为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门下省为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尚书省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三省的职能分割和职位设置主要有:

1、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2、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3、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辖六部二十四司情况: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

2)光禄寺

3)卫尉寺

4)宗正寺

5)太仆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7)鸿胪寺

8)司农寺

9)太府寺

另外,还有从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直属机构——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

|

四、内设的侍从机构

有殿中省、内侍省、学士院、内枢密使。其中学士院为唐玄宗所始设。最初招揽才学之士谓“待诏”,又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后来又有“内相”的别称,尤其加上“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等头衔。|

五、区别于职务的品阶制度

包括不任实际管理职务的工作人员都各有品阶,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

30、从九下:将仕郎

另外,还有对皇组宗室成员、战功等的奖赏所勋封的不同待遇称号。

六、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议唐代官制及其渊源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

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2、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3、尚书省----执行。尚书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职能见zxc789兄《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时,由中书、门下两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再介绍一下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这里说一说“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嫔妃的等级名称

唐代大抵因汉制,且比汉制更完备,是为: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九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夫人以下均有职掌:夫人佐皇后“坐而论妇礼者也,其于内则无所不统”;九嫔、婕妤掌教九御四德,赞寻后之礼仪;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才人掌序宴寝。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下一篇: 巴乌鲁是哪个联赛的-乌鲁巴提
上一篇: 德国vs荷兰战绩分析-德国vs荷兰战绩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