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马斯vs克雷塔罗-普马斯vs帕
61 2024-10-24
1.贝尔电话是谁发明的?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
3.如何区别从单声道到立体声?
贝尔电话是谁发明的?
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二、富尔顿与轮船
美国发明家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了新型水上运输工具——轮船,它迎来了人类水上航行的机械化时代。
富尔顿生于美国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少年时代,他酷爱绘画,善于幻想。在他刚刚进入青年时期,就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富尔顿的爱好不仅在绘画上。他对搞科学发明兴趣更高;他在少年时代,就曾幻想制造一种不用人力和风力,便能自动在水上行驶的船只。渐渐地,他完全地陷入了这一幻想之中。
有一天,他划着船在海上游玩。划累了,就坐在船舷上休息一会儿,在不知不觉中,他感觉到船儿游动起来。没有划桨,风平浪静,船儿为什么会游动呢?富尔顿蓦然看到自己伸在水中的双脚,由于他脚伸入海水之中不停地戏耍,起到了桨的作用,推动了船儿漂转。富尔顿高兴极了,他幻想一定要造出一只大船,船只由大轮子做桨推动行驶,所以富尔顿叫他的船为“轮船”。他又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若用蒸汽机带动这个大轮子,不就可以驱动船只向前航行了吗?
1802年,富尔顿又来到伦敦学习绘画,但他仍把许多精力放在钻研科学技术上。使他走运的是,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
1803年,富尔顿回到巴黎,在塞纳河上又建成了一艘船。可就在他准备试航的前一天,狂风将船打成两截,沉入了河底。富尔顿伤心极了,流下了眼泪。
1807年,富尔顿回到祖国美国,他又造起一艘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人们把这个庞然大物看作是个怪物,把富尔顿看作是个疯子。富尔顿把各种奚落嘲讽丢在脑后。1807年的8月17日,“克莱蒙特”号正式下水试航。如潮水般的人群目睹着这个怪物。它长达40。5米,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上面立着一个直冒黑烟和火星的大yan囱。。。富尔顿一声令下,船体徐徐离开船座向水中滑去,由富尔顿设计、瓦特亲手制造的发动机轰鸣起来,两侧的轮子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
—交通运输从发展至今,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四个方面。复制来的,其实不怎么准确!
一、铁路运输发展史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和美国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热已经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各国。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下,高铁也开始了它的发展。
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速度超过200km/h的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随后,各个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高铁的发展。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已经有118年了。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和人民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二、水路运输发展史
水路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还在石器时代,就以木作舟在水上航行,后来才有了独本舟和船。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
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下西洋,历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装在“克莱蒙特号”船上,航行在纽约至奥尔巴尼之间,航速达每小时6.4千米,成为第一艘机动船。19世纪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后,水路运输工具产生了飞跃。1872年,我国自制的蒸汽机船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水路运输发展的一直很迅速,当今社会各国水路运输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船舶方面,主要表现在船舶的大型化,船舶专业化和通用化,以及船舶的高速化和自动化。在港口方面,主要表现在泊位深水化,船头专业化,以及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公路运输发展史
今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
着运输干线作用。
公路运输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初期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走向发展的阶段,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并进入长途运输的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路运输发展迅速。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又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使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
公路运输有一下的特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输速度较快
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5、掌握驾车技术较快
6、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7、运行持续性差
8、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四、航空运输发展史
航空运输始于1871年。当时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用气球把官员和物资、邮件等运出被普军围困的巴黎。1918年5月5日,飞机运输首次出现,航线为纽约—华盛顿—芝加哥。
30年代有了民用运输机,各种技术性能不断改进,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了航线网,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讫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各大洲。
60年代后期,航空运输进入了现代化的世界航空运输时代。
目前,世界航空运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以世界各国主要都市为起止点的世界航空网以遍及各大洲。
我国最早的民航航线是北京到天津,1920年4月试航,载运旅客和邮件;同年5月正式开航。1921年7月,又开辟了北京至济南段,同时开办了航空邮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运输事业得到很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大、中、小各种类型飞机及配套的机群,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国际机场。我国现而今的航空国际运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五、管道运输发展史
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然而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随着二次大战后石油工业的发展,管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产油国竞相开始兴建大量石油及油气管道。
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少、占地少、费用低,并可实现自动控制。除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运输外,还可运输矿石、煤炭、建材、化学品和粮食等。管道运输可省去水运或陆运的中转坏节,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当前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是:管道的口径不断增大,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管道的运距迅速增加;运输物资由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等流体逐渐扩展到煤炭、矿石等非流体。近年来管道运输也被进一步研究用于解决散状物料、成件货物、集装物料的运输,以及发展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中国目前已建成大庆至秦皇岛、胜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条原油管道运输线。
如何区别从单声道到立体声?
无线电广播早期,传播的声音是单声道,即单源音。单声道的录制、发射、接收技术较为容易,但单声道缺乏方位感和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尤其是一些立体感很强的音乐节目,从收音机里听起来就有些乏味了。为了增强广播的听觉效果,在单声道调频广播的基础上,发展了双声道调频广播,也叫立体声调频广播。
立体的听觉原理与立体的视觉原理相似。人们用两只眼睛看物体比用一只眼睛看更能准确地判断物体远近及方位;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更能感受到声音的方位和立体感。
在无线电广播发明之前,人们就认识了立体声。1881年的圣诞节那天,法国巴黎歌剧院演出精彩的节目。法国工程师克莱蒙特在舞台左右各安装一台电话机,分别与家里的两台电话机连接。表演开始了,他坐在远离剧院的家里同时抓起两个听筒,两耳同时收听。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他听到了舞台那身临其境的立体声。克莱蒙特发明的立体声技术获得了专利。这一年,他在巴黎博览会上,用自己的发明设备,直接转播巴黎歌剧院的现场演出,让参加博览会的顾客第一次欣赏到了立体声。
克莱蒙特的发明,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研究立体声的兴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科学家们根据克莱蒙特的发明研制成了“双耳接收喇叭”,用来判断敌方飞机的方位。1931年,英国工程师布龙莱茵研制成了双声立体声唱片。1933年4月27日,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室利用电话线路,向华盛顿传送在费城举行交响乐的立体声。1941年,立体声**问世。1954年,美国生产出双迹磁带立体声录音机。1957年,英、美两国分别生产首批商业用立体声唱片。17年,日本研究制成脉码调制的立体声数字录音机。
立体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最早是1925年,由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播出。当时用的是调幅广播,立体声的双声道分别用两个不同的波长传播,每个听众要用两台收音机的耳机同时收听。调频广播普及后,立体声调频广播便陆续出现了。
我国的立体声广播始于19年。当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立体声调制器。12月,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用这台调制器开始了立体声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82年10月1日开始,在第三套节目中播出立体声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