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km越野赛程-百公里越野赛21人遇难

tamoadmin 2024-08-27 02:43

1.时尚界到体育界 迷你(Mini)的赛车史

2.wrc历史上哪个车最经典

3.能“豁沙子”的原厂保时捷911,你见过吗?

4.F1赛事是什么意思

时尚界到体育界 迷你(Mini)的赛车史

100km越野赛程-百公里越野赛21人遇难

Mini的诞生一点都不科幻,它与世界和平无关,更与拯救人类无关。它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比赛,也不是为了创造一个,仅仅是作为一款“救济车”来缓解当时的石油供应危机。由于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被封锁,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石油在英国也开始限量供应,石油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的血液,它的限量供应对英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为了保证仓也空、井也空的英国工业尽可能减少损失,国家只能对民用的汽油限量供应。

1959年,后来被誉为“Mini之父”的Sir Alec Issigonis(亚历?伊西戈尼斯)爵士受命英国 汽车 公司(BMC)设计一款小型 汽车 ——这就是未来的Mini。在平日里设计一款 汽车 或许并不难,但在这个困难的年代就注定了Mini是款“面黄肌瘦”的车,所以“要创造性地利用尽量有限的空间、能够容纳4名乘员、确保操控性与低油耗,同时还要使用现有的引擎型号”成了伊西戈尼斯设计这款车的主题。

8月26日,世界上第一辆Mini从BMC的生产线上开下来了,无论在 汽车 史还是在赛车史,那一天没有理由不会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它不但是一款经久不衰的经典车型,更是书写了一段极具色彩的赛车文化。

图:Sir Alec Issigonis(亚历?伊西戈尼斯)和第一辆Mini。

图:在那个年代,Mini的原装引擎虽然跑的并不快,但是它绝对吃的又少、装的又多,绝对符合BMC的初衷。

虽然这款低油耗、大空间的本意是减轻英国石油危机给工业带来的影响,但当时500马克的定价较其它小型车而言还要贵上一倍,所以直到上市八个月它的订单却只有两万辆。Issigonis天才的设计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同。偶然的机会,英国女王受Issigonis(伊西戈尼斯)爵士的妹夫Snowdon勋爵的“牵线”,乘坐了Issigonis爵士驾驶的Mini,女王无形中给Mini做了一次免费的形象代言。经营者趁机对它的宣传理念改弦更张,由经济型车转向 时尚 小车,Mini的日子开始红火起来,霎时间拥有一辆Mini成了一件可以与 时尚 圈沾边的事情。

图:**《Mr.Bean》(中文译为《憨豆先生》)剧照,该片的制作时间在1990年-1995年。Mini车和 社会 名流之间带来了相互的名人效应。《憨豆先生》系列剧中,憨豆先生最初的座驾是一辆橙色的Mini Cooper(车牌: RNT996H),不过那辆车在节目完结前撞散了,后来换一辆黄绿色的Mini Cooper(车牌:SLW287R),第二辆Mini Cooper的特色是使用外置锁头,而非车内的门锁。

图:从当时的Mini广告中可以看出,Mini很明确地将市场定位在了女性与 时尚 。

任何东西都一样,在你不够出名的时候没人多看你一眼,当你一步登天后连房东阿姨都看你格外顺眼。于是时任赛车手兼赛车设计师兼工程师的John Cooper(约翰?库珀)看到了商机,提议将操控性不错的Mini打造成一款一流的赛车,然而这个并不在Issigonis的中,而且一辆经济、省油的平民车似乎也根本不可能拿去参加什么比赛。

图:“Mini赛车之父”——John Cooper。

或许是John Cooper的经济头脑作祟,不过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还是通过BMC的大老板George Harriman拿到了制造Mini Cooper的通行证。

1961年10月,首次以Cooper命名的Mini车型推向了市场,首批就生产了1000辆。这款车搭载了一台排量9cc双化油器引擎,并且前轮还换装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盘式刹车系统,对凸轮轴和燃烧室也进行了改进,使其达到了55马力。既有良好的操控性,又搭载了动力相对更为强劲的引擎,Mini Cooper的 时尚 路线似乎开始跑偏到了 体育 界。

1962年,BMC公司用问世才一年的Mini Cooper和日后的Mini Cooper S组成了公司第一支拉力赛车队,这头初生的小牛犊很争气地为BMC赢得了不下153场的赛事胜利。1963年,BMC公司应时势所驱推出了Mini Cooper S(代表Special),这款车装配了1071cc的引擎,最大功率70马力,极速接近160km/h。

图: Mini Cooper S。

六十年代初成了Mini赛车收获奖杯的年代,其中包括被誉为“拉力赛教主”的芬兰车手Rauno Aaltonen(雷诺?艾尔顿尼)驾驶Mini Cooper S参加的第一场国际性比赛——拉力赛(Monte Carlo Rally),虽然这场比赛因翻车而败阵,但他还是获得了总分第3名,并赢得了级别赛的冠军;同年英国女车手Pat Moss(帕萨?莫斯)在荷兰郁金香越野赛中驾驶Mini赛车获得的Mini的第一个冠军;在1963-1964年的拉力赛中,英国车手Paddy Hopkirk(帕迪?霍普柯克)和Henry Liddon驾驶着37号赛车表现出色,凭借Mini短小精悍的优势,一举得到了的桂冠。

图:1964年赛场上的冠军 MINICooper S。

经过再次改进,1965年芬兰车手Timo Makinen(迪莫?马基宁)与他的英国搭档Paul Easter(保罗?伊斯特尔)又驾驶装备了1275cc78马力引擎的Mini Cooper S赢得了当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赛冠军。他们是唯一完成全程上千公里的比赛而没有被判罚的一对车手,也是237辆参赛车中,坚持冲过终点的35/237,而在这35辆车中就包括3辆Mini Cooper S。

图:芬兰车手Timo M?kinen(迪莫?马基宁)与搭档Paul Easter(保罗?伊斯特尔)。

1966年,3辆Mini Cooper S为BMC车队三夺取了拉力赛(Monte Carlo Rally)前三名的位置,车手Timo M?kinen(迪莫?马基宁)、Rauno Aaltonen(雷诺?艾尔顿尼)以及Paddy Hopkirk(帕迪?霍普基克)分别登上了冠军、亚军、季军宝座。这让傲慢的法国人十分妒忌,向赛事组委会提出抗议,经过组委会的调查最终以“前大灯的卤素灯丝不符合法国交通部门规定”为由取消了三辆赛车的成绩,而改判雪铁龙车队为冠军。

1966年的不走运不能掩盖Mini Cooper S的光芒,1967年雷诺?艾尔顿尼(Rauno Aaltonen)驾驶着Mini再次夺得拉力赛冠军。

Mini Cooper和Mini Cooper S联手,在60年代的大型拉力赛上获得了25次以上的各种拉力赛冠军,被称为“黄金十年” :

拉力赛女子冠军(1962年)

郁金香拉力赛冠军(1962年)

Coupe des Dames拉力赛冠军(1963年)

拉力赛冠军(1964年)

拉力赛冠军(1965年)

拉力赛冠军(1967年)

……

由于Mini最初是在Austin(奥斯汀)和Morris(莫里斯)厂牌下销售,名为“Austin Seven”和“Morris Mini Minor”,所以在1969年成为独立品牌之前,同样的Mini可能挂着不同的厂标。不过在1980年,Min又再次成为奥斯汀下的品牌。

图:Morris Mini Cooper S拉力赛车。

图:Austin Mini Cooper S 拉力赛车。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对Mini赛车情有独钟,不仅是BMC车队的Mini赛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甚至连驾驶过Mini赛车的人都沾了些喜气。1968年4月,奥地利人Niki Lauda(尼吉?劳达)驾驶一款Mini在Linz附近首次参加坡道赛并取得了第二名。两周后,他赢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夺冠才能初显。后来,他又将三个一级方程式比赛冠军收入囊中。和Lauda一样,许多一级方程式冠军,如Graham Hill(格雷厄姆?希尔)、Jackie Stewart(杰姬?斯图尔特)、John Surtees(约翰?瑟蒂斯)、Jochen Rindt(乔肯?林特)和James Hunt(詹姆士?亨特),都是驾驶着Mini才走上了赛道之路。

当然好事不能都被Mini占据,再怎么眷顾Mini,老天也是公平的。然而这种公平在Mini上发生却显得有些残忍。

11年,Mini Cooper系列开始停产。随着Mini Cooper的停产,Mini Cooper S也退出了拉力赛事。BMC公司变成了BLMC(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公司,并且还打算用一款名为Metro的车型替代了Cooper,最后当然没有得逞。

1986年,第500万辆Mini从英国长桥工厂的生产线驶下。

1988年,“Mini之父”Sir Alec Issigonis(亚历克?伊斯哥尼斯)逝世。

2000年9月,最后一辆,也就是第5387862辆Mini Classic驶出了位于英国长桥工厂的生产线,象征了Mini Classic的完美落幕。

2000年12月24日,“Mini赛车之父”John Cooper也离开人世。

图:最后一辆Mini在人们的欢呼中正式下线,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笑脸的背后到底还有什么呢。

1994年,宝马集团并购了罗孚集团,包括Mini、Land Rover、Rover及MG等品牌,不过宝马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2000年年初,宝马将Land Rover转卖给福特(Ford),将Mini保留了下来,并在2001年投入近3.6亿欧元,将Mini更名MINI,重建了设在英国牛津的MINI制造厂,MINI正式成为BMW集团旗下三个独立 汽车 品牌之一。

图:由BMW接手后推出的MINI Cooper(R50)和MINI Cooper S(R53)。

新款MINI与它的前辈有重大区别,MINI Cooper从车型上已不再“迷你”,它大得就像一辆四门小型轿车,比老款Mini足足长了500多毫米,它的空间比老款Mini更加宽敞,而且内饰的设计上则融合了现代感,并且在安全装备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不过修改后的新款MINI承续了之前的独特造型,其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传统Mini的设计,颇有怀旧风味。同时,BMW集团也对其操控性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低重心、宽轮距的设计保留了MINI独特的卡丁车驾驶感;MINI Cooper前轴也用了操控性出色的麦弗逊式悬架;全新后桥中间臂以其先进精准的运动学设计保证了时刻与路面的最优接触。

新时代的MINI又沾染了宝马的运动天赋,这股神力在MINI的体内一直冲撞着。从2009年开始,Prodrive(该公司于年由理查创办,是赛车界和 汽车 领域的一个独立的领军品牌)就开始了MINI Countryman WRC的研发工作。

2010年11月,基于MINI Countryman打造的1.6T的WRC赛车——MINI JohnCooperWorks进行了第一次试跑。

2011年,重整旗鼓的MINI车队在意大利的Sardinia再次展开了WRC生涯。4月12日,MINI WRC车队在MINI的故乡——英国牛津郡考利市工厂举行了重返WRC战场的仪式,并且推出了以MINI Countryman量产车为原型、由Prodrive公司精心打造的赛车。该款车搭载的1.6升涡轮增压引擎源自MINI量产车型,由BMW Motorsport 负责研发。

图:2011年发布会现场MINI Countryman WRC赛车与MINI WRC车队。

同年,2011年国际汽联世界拉力锦标赛的第五站移师意大利撒丁岛,这也是MINI重返WRC的开官之战。来自西班牙的车手Daniel Sordo(丹尼尔?索尔多)和他的领航员Carlos del Barrio(巴里奥)驾驶37号赛车,英国车手Kris Meeke(克里斯?梅克)和来自爱尔兰的搭档Paul Nagle(保罗?纳格)驾驶52号赛车分别参赛。最终52号赛车由于节流阀出现故障而未能完成全部赛段。

图:这款以MINI Countryman为基础的赛车车型,除了外观进行了赛车化改造之外,内饰部分也全部拆除,换上了防滚架和赛车座椅。MINI Countryman是MINI家族的最新车型,也是首款搭载四轮驱动系统的车型,符合拉力赛的比赛车型要求。

图:MINI Countryman还搭载了诸多技术,旨在提倡环保降低油耗。例如:制动能量回收、自动启停功能、换挡显示,以及根据需求进行操作的部件,将以标准配置和特定车型中的组合形式存在。

图:旗舰车型—MINI Cooper S Countryman搭载的是1.6升四缸汽油引擎,配备了完全可变气门配气系统,双涡管涡轮增压器和高精度直喷技术,在同级别车型中实现了动力输出与油耗的完美平衡。MINI Cooper S Countryman的引擎输出功率达到184Ps,0-100km/h提速时间仅需7.6s。

图:这次比赛虽然MINI官方还是继续与Prodrive公司在世界 汽车 拉力锦标赛(WRC)中作为合作关系,但是Prodrive公司运营的MINI世界 汽车 拉力赛车队(MINI WRC Team)不再是MINI厂商的车队了。

图:2011年WRC S2000组别中比赛的MINI赛车(R60)。

很快,2011年的7月28-31日,WRC芬兰站的比赛又将开始。MINI车队六部赛车也重返WRC赛场,这其中包括两部厂队赛车,分别由克里斯?米克以及达尼?索尔多驾驶。芬兰本土车手Matti Rantanen(兰塔宁)以及Mattias Therman(瑟尔曼)也将驾驶由Prodrive改装的赛车参赛,六部Mini赛车中,还包括Daniel Oliveira(奥利维拉)以及Armindo Araujo(阿劳约)。随后,MINI高级副总裁Kay Segler博士在2012年年末开始宣布,鉴于目前困难的经济环境,所以将在2012WRC赛季结束后放弃后续的比赛。(更多情况请点击《不再? 福特/MINI退出WRC》)MINI还表示,其赛车John Cooper WorksCountryman将遵守FIA国际 汽车 运动联合会的规则,其他私人车队仍然可以选择这款赛车参加新赛季的WRC比赛。同时,宝马官方也表示,即便MINI退出了WRC拉力赛,但是它们还将继续专注于与英国赛车公司Prodrive共同研发1.6升涡轮增压引擎。

MINI共参加了两个赛季的WRC比赛,2011年MINI小试牛刀,在全年13场分站赛中选择了其中6站参赛,并且两次登上领奖台。2012年MINI在揭幕战蒙特卡洛拉力赛中勇夺亚军。2012赛季的厂商车队资格转给了MINI葡萄牙车队,在新赛季,MINI将不再以厂商车队身份参加WRC。虽然WRC上不再有MINI车队的身影,不过,MINI的赛车还是可以有的。

在2012年2月的达喀尔拉力赛中,法国车手Stéphane Peterhansel(彼得?汉塞尔)和领航员搭档Jean-Paul Cottret(让?保罗?科特里特)驾驶MINI ALL4 Racing赛车,为德国特雷布尔的Monster Energy X-raid车队赢得了冠军,38小时32分39秒的总成绩比第二名足足领先了42分22秒。

在X-Raid车队全部七辆参赛赛车中,有五辆为MINI ALL4赛车,它们全部进入总成绩的前10名,包揽了2012年达喀尔拉力赛 汽车 组的冠亚军。个性喷涂的MINI ALL4达喀尔赛车成了漫天烟尘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无论是进气格栅还是椭圆形的车头灯,MINI ALL4达喀尔赛车还保留了Countryman车型的整体风格,但除了保有MINI造型灵魂的前脸和个性涂装外,MINI ALL4达喀尔赛车就和量产车基本没有太多联系了。尽管是看似“野蛮”的达喀尔拉力赛,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对于MINI ALL4赛车来说也同样重要。赛车顶部的两个大形进气口和侧窗的进气口都为赛车提供了大量的新鲜空气,同时还能够带走车尾部分散热设备带来的温度。

MINI ALL4达喀尔赛车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333/1998/1966mm,轴距为2906mm,与量产车的三围区别相当大。量产版MINI Countryman的车身尺寸仅为4110/1789/1561mm,轴距为2595mm。

这台基于宝马量产发动机改装的双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的排量为3.0升,动力输出为320Ps,峰值扭矩输出约达到了71.4Kgm。同时,该款引擎还配备了一个干式油底壳,这是为了控制整体的高度和重心,并保证在极端条件下的最佳润滑。

与强大引擎匹配的是Sadev品牌的赛车用六速序列式变速箱。底盘则由Heggemann负责打造,它还配备了油冷散热的Xtrac差速器;这辆赛车的底盘下,保护装甲覆盖着整个底盘以及轮轴位置,厚达8-10mm的钢板对赛车底盘提供了保障。赛车空气限流器的直径为38mm,制约着这辆疯狂猛兽的野性。电器设备的轻量化进一步减少了 汽车 的重量,使车重降低到最低限度。MINI ALL4赛车的最高车速可以超过180公里/时。

刹车系统也胫骨全面优化,六活塞AP刹车总成保证了制动效果,前刹车用了空气冷却,后刹车用了水冷加风冷的冷却方式。在每个车轮上都用了四个减震器,这些减震器都可以设定在4个级别范围内可调。

为了庆祝MINI车队法国车手彼得?汉塞尔(Stéphane Peterhansel)和领航员搭档让?保罗?科特里特(Jean-PaulCottret)驾驶MINI ALL4 Racing赛车在2012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中夺冠,MINI也趁热打铁发布了2013款MINI JCW Countryman达喀尔特别版车型。这款纪念版车型将只生产11辆,代表着彼得汉塞尔的11个冠军,而且只在彼得汉塞尔的家乡法国销售。

图:MINI达喀尔冠军特别版车型保留了COUNTRYMAN车型的原汁原味儿,无论是近似梯形双层的进气格栅还是椭圆形前大灯都是它标志性的特征。但除了保有MINI灵魂前脸造型外,全车将用全黑色磨砂漆面,并涂装绿色及喀尔拉力赛标识,这也很好的凸显了该车的特殊身份。

图:在引擎盖上印有2013达喀尔拉力赛冠军LOGO以及斯蒂芬?彼得汉塞尔的签名。车身侧面也印有比赛时的编号302和车手、领航员的名字。

图:除了在外观和内饰配色上有所改变,动力系统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该车将搭载1.6T涡轮增压引擎,最大功率为218Ps,最大扭矩为28.6Kgm,整车用四轮驱动系统,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7.0秒。

在MINI成为赛道上的常客之后,2004年首次举办的MINI CHALLENGE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clubsport车型系列赛事。

MINI CHALLENGE的运动意义在于机会平等,所有车手均驾驶技术含量相同的MINI车参加比赛。在纯熟的MINI操控和高标准安全装备的比赛理念指导下,MINI CHALLENGE对于新车手和热情的业余车手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MINI John Cooper Works CHALLENGE(R56)作为唯一正式赛车将亮相MINI CHALLENGE,这款基于MINI Cooper S的全新赛车车型是MINI赛车工程师特为专业级赛车运动而潜心研制。 自从2008年参与比赛以来,MINI John Cooper Works CHALLENGE就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车手。

经过重新调教,MINI Cooper S变为一款专业的MINI John Cooper Works CHALLENGE高性能赛车。引擎部分还是1.6升的4缸引擎,装备双涡管涡轮增压器和汽油直喷技术。引擎转速达六千转每分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11Ps。为了将引擎性能达到近乎完美,转速在1850-5700r/min之间均可保持26.5Kgm的最大扭矩。在2000-5000r/min时,超增压(Overboost)功能可将扭矩增加到28.6Kgm。由于涡轮增压器在1400r/min时便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工作效果,驾驶者再不担心过去常有的涡轮“迟滞”。

MINI John Cooper Works CHALLENGE从静止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6.1秒。相比之下,该车从这个速度到静止也只需要3.1秒或31米。

MINI John Cooper Works CHALLENGE装配了符合MINI CHALLENGE设计要求的17英寸轻质轮圈规格和特别研制的赛车轮胎。可调减震器的悬架可以根据赛道要求的不同对离地间隙、减震器压力(压缩和回弹)和悬架响应进行相应调整,通过常用的六挡手动变速箱将动力传输至前轮。

最低发车重量(包括车辆和驾驶员)为1170Kg。 空气动力学套件包含赛程专用的前扰流板、后扩散板和可调后翼子板。同时,每部赛车都有各自的集成式举升机,由从车底伸出的四个气压支台组成,利用压缩空气迅速抬升整个车辆。显然,这使得车手和车队在几秒钟便能完成轮胎更换。

在桶形座椅之上有一个六点式安全带,标准装备还包括众所周知的来自一级方程式比赛的HANS(头颈保护装置)系统,从而对驾驶者的颈部位置起到更有效的保护。

在2011年,MINI还专门为达喀尔拉力赛卫冕冠军X-raid车队推出了基于MINI COUNTRYMAN车型(R60)打造的工作服务车,与MINI ALL4 Racing赛车携手,共同出征2013年达喀尔拉力赛。MINI COUNTRYMAN服务车将在比赛期间,为X-raid车队提供全程后援支持。

这套套件包含车头、车尾的银色越野包围与侧裙,突出赛车元素的车身涂装。并换装更大尺寸的固特异牧马人越野轮胎,以保证车辆的稳定表现同时提升最小离地间隙。此外,越野改装套件还可选装照明前灯、挡泥板、防水脚垫、18英寸合金轮毂与防爆(缺气保用)轮胎。加装原厂越野改装套件的MINI COUNTRYMAN服务车将在比赛期间,为X-raid车队提供全程后援支持。

JOHN COOPER WORKS车型的诞生来自John Cooper先生。John Cooper与Mini合作的首款作品就是曾经三次为BMC车队赢得蒙特卡洛拉力赛冠军的经典Mini Cooper S。2008年,JOHN COOPER WORKS正式成为MINI旗下专注赛车的子品牌。

由Prodrive和MINI JOHN COOPER WORKS联合打造的MINI JOHN COOPER WORKS WRC 赛车。这款新战车由宝马、JCW(John Cooper Works)、Prodrive、AP Racing等厂家合力打造,其中外观部分主要由JCW操刀。整车安装了大量的碳纤维套件,包括前唇、轮拱、侧裙等等。另外前杠、发动机盖、翼子板处都增加了进气孔和散热口,由于比赛过程中不能开窗并且车内没有空调,所以车顶上的通风装置主要用于车内空气的流通。

MINI WRC的尾翼也是JCW的产品,同样为碳纤维材料。对于不同的赛道有不同样式的尾翼供选择,所有产品都进行过风动测试,在提供强大下压力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对空气进行导流。

图:行走方面,MINI WRC前后均使用了麦佛逊悬挂+Ohlins三向可调避震系统,牺牲了车内的空间来换取更多的路感。刹车和轮毂分别由AP Racing以及ATS提供。在碎石赛道中,使用15寸轮毂+前后300mm四活塞卡钳刹车盘组合。在铺装路面,则使用18寸轮毂+前后355mm四活塞卡钳刹车盘组合。

图:动力方面,原厂的1.6T引擎也经过了大量的强化,用了由宝马Motorsport部门推出的双涡流增压技术,引擎最大增压值可达2.5bar,最大功率314Ps,峰值扭矩42.8Kgm,相比原型车提高了近136Ps,而整车重量仅为1200Kg。

wrc历史上哪个车最经典

蓝旗亚(LANCIA)这个品牌或许听来有些陌生,但如果我们翻开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的历史,你将会发现它辉煌的战绩,它曾经创造了高达10次以上冠军的佳绩,让世人首次见识到了这个意大利小型汽车制造厂的造车实力,使蓝旗亚成为WRC历史上最出色的厂商之一,而成功创下如此佳绩的功臣正是蓝旗亚?Delta?Integrale,在1987年至1992年间完成六连霸纪录,其在越野赛车史上所留下的丰功伟业已难有人能取代,Delta?Integrale搭载2.0升单顶置凸轮轴(SOHC)8气门涡轮增压引擎,在强劲的Garrett?T3涡轮增压器的作用下,这款发动机可以发出136千瓦的最大功率和304牛?米的最大扭矩,而Delta?HF?S4版本0-100km/h加速达到令人恐怖的2.3秒,其轻型的车身、两厢短轴距以及四轮驱动的先进赛车设计也甚远的影响了日后WRC赛车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这样的设计也丝毫不过时,然而现在WRC赛场上已取消了B级赛事,这些曾经的B组机械怪兽和它们辉煌的历史只能留在我们记忆里,愿我们永远不忘竞技精神!

://blog.sina.cn/s/blog_5f4892b90100fnag.html

能“豁沙子”的原厂保时捷911,你见过吗?

喜欢保时捷的朋友一定知道,2022年底他们又玩了次“野的”,竟然造了一台能跑拉力的911,没错,它就是911 Dakar。如今,这台拥有越野性能的双门跑车,在中国正式首发,全球限量2500台,将于3月29日启动中国预售。

911不用多说了吧,谁小时候没有一台911的梦呢,这个经历了8次换代的跑车,在“牛马”面前也不怂,进可攻退可守,尤其像911 GT3、911 GT2这种“寡妇制造机”,崩直线劈赛道,没有服输的时候。

911 Dakar则是在这个全能战士身上,又添加了一个技能槽,但谁也没想到会是越野。所以当一台“踩着高跷”的911从沙地驶来,大家先是惊了,然后是感叹,最后变成了顶礼膜拜。因为我们知道,保时捷如果改造一辆车,尤其还是911,它一定不会只是垫高底盘、加个套件这么简单,绝对会从内外,看不见的地方全面加强,911 Dakar就是这么一款双门跑车。

新车在911 GTS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搭载3.0T水平对置涡轮增压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480马力,最大扭矩57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4秒,并匹配了重新标定的四驱系统,以及8挡双离合变速箱。

在国内,第八代911是没有引进这个版本的,GTS介于Carrera S(450匹)和Turbo(650匹)之间,单这一套动力系统,就让用户感动的哭了。

作为能跑拉力的911,911 Dakar最重要的升级部分无疑在底盘,新车的车身高度提升了50mm,这还没完,标配的可升降悬挂可将车头和车尾再提升30mm,整体最大离地间隙来到了191毫米,有了这些空间,车辆在戈壁“疯狂麦克斯”的时候,就不怕碎石和飞坡了。

当然面对特定路况,也需要专业“跑鞋”,911 Dakar用由倍耐力专为研发的Scorpion All Terrain Plus越野轮胎,具体尺寸为前245/45 Z级19英寸,后295/40 Z级20英寸轮胎,刚才说的3.4秒零百加速就是用这套胎完成的。

在“高位”设置下,车辆能以高达170km/h的速度狂奔,当超过170km/h,车辆将自动降低至“标准”高度,根据官方数据显示,911 Dakar搭配全地形轮胎最高时速为240km/h。

为了提供更多可玩性,911 Dakar提供了两种新的驾驶模式——越野和拉力赛,其中越野模式专为崎岖的地形设计,拉力赛则适用于松散的路面,可以向后轮发送更多动力,让你享受驾驶的乐趣。

保时捷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手术”级别的升级,小刀轻轻一划,表面看着没啥,实际“血管”都可能重新搭桥了。

911 Dakar除了车身高度明显增加,它还是保留了911的基本形态,但各种微妙的变化,让它更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比如车前和车后的护板,它用了向上倾斜的角度,这点改动就让车辆的接近角达到16.1°,离去角达到18°,在爬坡时能让它更好的搓着石头过障碍。

车头两侧的散热器换成了911 Turbo的高功率风扇冷却系统,表面增加了不锈钢防石击网,防止飞石损坏庞大的散热器。空气滤芯也换用了微粒捕捉能力更强的材质且加大面积,确保在尘土飞扬的大沙漠,也能灌进去比较干净的空气。

前机盖是从911 GT3上直接拿过来的,所以也有两个帅气的通风口,只不过这回的作用不是散热了,而是减小前轴的举升力,这样车辆飞坡时就不那么容易翻过去。

在其他设计上,新车的车顶还装备了粗壮的置物架,能装下油箱、工具包、脱困防滑板等装备,能承重41.73kg的重量,不过遗憾的是,海外版置物架上的4个高亮LED射灯被取消了,这是因为国内法规申报问题。

除此之外像红色拖车钩、黑色轮眉、大尺寸的尾部扰流板、银色后护板、双边共两出运动排气等等都得到保留,也为它在越野驾驶时提供方便。

新车的前机舱盖使用GT3上带有双出通风口的设计,看上去更加战斗,前杠中央部位则安装了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

对于车内,除了取消后座椅,主要升级在于氛围和装饰细节方面,比如选用了Race-Tex和真皮材料、鲨蓝色911头枕徽标和安全带、翻毛皮材质的内饰包裹和方向盘、副驾驶“911 Dakar”标识LOGO,以及挡把更长的电子换挡机构。

不过保时捷并没有把海外的碳纤座椅、和防滚架带到国内,而是选择了18向电动调节自适应运动座椅,这恰恰反映出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虽说车迷都嚷嚷着碳椅才对,但真正用户可能更在乎坐着舒不舒服。

实际上,保时捷打造911 Dakar并不是凭空想象,因为在品牌历史中,“拉力版911”就曾经在赛场上获得过冠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已经在勒芒赛道拿奖拿到手软的保时捷,终于将触角伸入到了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中。这个被号称全世界最艰苦的赛事,要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从沙丘、泥浆,到草丛、岩石、沙漠无不涉及,当年由Rene Metge和Dominique Lemoyne驾驶保时捷953拉力赛车,最终经过巴黎-达喀尔的12,000公里、20余天的严酷赛程,第一个冲过终点。

这是保时捷首次获得巴黎-达喀尔拉力赛冠军,作为这一赛事的新兵蛋子,保时捷除了要赢得胜利,心里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198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他们展出了一台搭载四驱系统的911 敞篷概念车——911 turbo 3.3 4×4 Cabriolet,因为当时的工程师注意到奥迪在赛场上展现出四轮系统的潜能,意识到了这一传动形式的优势。随后便进入加班加点的研发中,的953拉力赛车(可能更为熟知的名字是911 Carrera 3.2 4x4),正是用了这一四驱系统性能。

根据保时捷官方讲师描述,当时在巴黎-达喀尔比赛中,除了夺冠的176号赛车,其中177号赛车更是由研发工程师亲自上阵参赛,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多项数据和测试,不可思议的是它最终取得了全场第26名的成绩。

在保时捷953赛车成功夺冠之后,真正的车型959登场,这台车搭载了2.8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输出高达450马力,四驱系统具有电控中央差速器,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时,根据记载显示,959的速度达到惊人的242公里/小时。

最终,在1986年获得了巴黎-达喀尔拉力赛史上最长的15,000公里赛程冠军。

911 Dakar正是致敬了保时捷在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上的大获全胜,尤其特殊涂装车型,更是用了当年953赛车的配色,轮圈被喷涂为白色,车门有953的号码,可以说那就是一台复活且恢复年轻的冠军车!

911 Dakar原型车经过了10000公里严酷的越野环境测试,行驶了超过50万公里,两届世界拉力赛锦标赛冠军沃尔特·罗尔以及保时捷品牌形象大使约格·伯格麦斯特多都为它站台,并作为开发团队成员参与其中。保时捷的产品不管是赛道、公路还是越野属性,每一款都能找到基因所在,承前启后。

保时捷这样的品牌,都有一个使命,就是要推广赛车文化,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已累计获得超过3万场比赛胜利,赛车运动根植于品牌基因之中,所以各种性能版本的推出,不是简单的为了秀肌肉,薅羊毛,而是真正基于赛事衍生。保时捷的所有动作,都可以看做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911 Dakar不仅是一个特殊版本,它也是多元化的体现,尤其在面对挑战时,不怕难不怕苦,不给自己设边界,始终寻求突破。同时它的出现,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赛事,尤其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知道了原来世界上除了F1、勒芒24小时、WTCC等等,还有这么狂野的比赛。

实际上,保时捷在国内一直培育着赛车土壤,早在2004年,他们就带来了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成为最早一批在华成立单一品牌赛事的车企。随后打造中国保时捷运动杯,为普通用户推出“保时捷圈速挑战赛”、“中国保时捷冲刺挑战赛”等。

2023年,保时捷将继续加大赛车运动投入,我们不妨有一个大胆的设想,911 Dakar的出现,是否预示着保时捷重返拉力,这将是令人激动的期盼。

文 | 任宏斌

编辑 | 王歆

出品 | 有驾报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有驾报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F1赛事是什么意思

f1赛车

F1赛车网站

F1 ://.formula1

F1中文网站 ://china.formula1

新浪官方网站: ://f1.sina.cn

搜虎官方网站: ://fi.sports.sohu

F1车迷网 ://.myf1.cn

一、F1的相关介绍:

F1是Formula One的缩写,中文为一级方程式赛车。为什么叫F1(“一级方程式赛车”)呢?是因为他的每个零部件的制造过程都像数学方程式一样精确。

而Formula 1 Grand Prix的缩写F1GP,译成中文就是“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其实这项比赛的全称应该是“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英文写出来是“FIA Formula 1 Grand Prix World Championship”。但是,通常一说F1,大家就能明白,这是在讨论陆地上开得最快的机器了。

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deI’Automobile)即“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是F1的主办单位,简称国际汽联。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现任马克斯·莫斯利。F1是FIA举办的最重要比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等级的几十种其他赛车比赛。F1是FIA所制订的方程式赛车规范中,等级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同类型的还有F1摩托艇大赛,但不是FIA的管辖范围)

FOM(FormulaOneManagement)是F1的管理公司,拥有者是英国巨富伯尼·埃克莱斯通。伯尼是F1真正的老大,手上几乎控制着所有F1的。今年74岁的伯尼,家产高达44亿英镑,在他的努力下,F1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了。

二、F1赛车:

一辆赛车引擎由大约6000个零件组成,造价超过13万美金。基于限制成本的考虑,06年的规则限定一台引擎至少使用两个分站,截至06年底将要停止新引擎的开发工作,各车队以06年底规格的引擎版本为准。

F1车量规定连人带车及燃料总重不得低于600公斤(现在大多为605公斤),通常来说,F1从0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2.3秒,由0加速到时速200公里再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也只要12秒。时速300公里以上对F1来说是轻而易举,F1赛车在一些像意大利蒙扎的高速跑道,最高速度可达370公里。F1赛车也可以在2.5秒内时速240公里到零,所需距离只要80公尺。

F1大赛的统筹工作,均由FIA安排。他们负责制订车赛的规则,拟定比赛时间表和选择赛车的场地等。

FIA要求F1赛车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目前为8缸,只有一支车队用限制版的10缸引擎)。F1赛车的底盘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车赛的底盘很低,最小离地间隙仅有50-70毫米。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它的车身细而长,车身高度很低,宽大的车轮极为显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谓“开式车轮”。每辆F1赛车都是世界著名汽车厂家的精心杰作。一辆这种赛车的价值超过七百万美元,甚至不亚于一架小型飞机的价值。F1大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车大赛比作“高科技奥运会”。在汽车大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着众多研制者的心血,并代表着一家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车大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素质的较量。据悉,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约有1万人;而日本则最多,估计近2万人左右。

三、F1车队

目前的F1车队可分为两类:厂商车队(如法拉利、雷诺)以及非厂商车队(如红牛一、二队)。厂商车队其赛车的引擎、车架、底盘多为自主研发。而非厂商车队则主要依赖赞助。

2007赛季共有12支车队参加比赛,他们分别是法拉利车队(Ferrari)、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Toyota)、雷诺车队(Renault)、麦克拉伦车队(McLaren-Mercedes,迈凯伦车队)、宝马(BMW)、红牛车队(RBR-Renault)、托罗罗索(STR-Ferrari)、本田车队(Honda)、丰田车队(Toyota)、世爵车队(Spyker-Ferrari)、超级亚久里车队(Super Aguri-Honda),还有新进军的普罗迪夫车队(Prodrive)。

四、F1车手:

所有参加F1大赛的车手,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世界车坛的精英。每一位车手在跻身F1大赛前,都必须经过多个级次的选拔,例如小型车赛、方程式(F3)车赛等等,堪称过五关、斩六将,而要成为世界冠军,更非易事。他必须身经百战,集赛车技术、天赋及斗志于一身。根据FISA的有关规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资格驾驶世界F1赛车的车手不超过100名。所有驾驶F1赛车的选手,都必须持有FISA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每年只有少数的优秀车手有资格参加决赛。

五、比赛日程:

F1大赛每年都要选择地理条件迥然不同的赛场进行比赛。他们有的现在高原上,那里空气稀薄,用以考验车手的身体素质非;有的则是街道串成的赛道,那里路面相对狭窄曲折,车手弄不好就会撞车;有的赛车场就显得路面宽阔,但也有上下坡考验车手的技术;还有的赛车场建在树木葱郁的森林中,那里跑道起伏大,车手很难控制赛车。由于赛车经常出现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办国的赛车场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

比赛的时间分部如下:2007年/2000年

星期五:

第一次练习赛:90分钟/60分钟

第二次练习赛:90分钟/60分钟

星期六:

第三次练习赛:60分钟/45分钟

第四次练习赛:60分钟(2005年终止)/45分钟(限制测试圈数10圈)

排位赛:

2006年-2007年方式:实行三节排位赛制度,每节排位赛分别为15分钟,每轮淘汰6部赛车,即:22进16,16进10,竿位争夺战

2005年方式:实行两圈积累时间制度,后来在圣马利诺站被废除,实行一圈排位制度

2003-2004年方式:实行两圈排位制度,2003年的第一次排位赛的时间在星期五的下午2点,2004年规定两轮排位赛的时间都在星期六,FIA规定,第一节排位赛的出场顺序由上站比赛的倒序出发,第二节排位赛的出场方式由第一次排位赛的成绩的倒序出发

1991-2002年方式:实行1个小时排位赛的制度,但是限制效率单圈的圈数为12圈,但是连续效率单圈的圈数不能多余4圈

1990年方式:实行1个小时排位赛的制度,不限制圈数

星期日:

正赛前练习赛:20分钟/30分钟

正赛:FIA规定,每站比赛的正赛的距离不能少于305公里,不能大于320公里,摩纳哥260公里除外,时间不能少于1个小时10分钟,不能大于2个小时

正赛积分分配系统:(积分系统)

名次 1 2 3 4 5 6

得分 10 6 4 3 2 1

注意:赛程未过一半,积分折半,即:5分,3分,2分,1.5分,1分,0.5分

通过各赛站积累计分,方可决出本年度车手及车队的世界冠军。

六、F1的历史

1948:在法国Pau小镇举行的比赛首次用了统一的规则(a formula), Formula One由此得名。

1950:只到1950年,首届F1冠军赛才正式举行,而此时也只是根据赛车的得分进行评奖。当时,参赛的赛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规则。这一规则是参赛的赛车可搭载4.5L非涡轮增压或1.5L涡轮增压发动机。1950年5月13日,首届世界冠军大赛在英国的Grand Prix 的银石赛道(过去是一个场)举行。意大利人Giuseppe Farina为阿尔法罗密欧车对应的胜利,同时也成为首任世界冠军。

1952:由于F1赛事组织尚缺乏支持,比赛被迫用F2赛车进行;在F2比赛规定参赛的赛车只能装备排量不超过2.0L的非涡轮增压发动机。

1954:这一年GP赛车接纳新的F1比赛规则。最大排量为2.5L非增压发动机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压发动机。梅塞德斯.奔驰车队也在这一年重新投入比赛,并在法国朗斯的GP分站赛中赢的首次胜利。代表玛莎拉蒂和梅塞德斯.奔驰出战的Juan Manuel Fangio获得了这届大赛的分站冠军。

1959:后驱GP赛车开始取代前驱赛车成为比赛的主角。Bruce Mclaren在美国Sebring的GP分站一马当先,成为最年轻的冠军赛手。

1961:有关1.5L发动机的赛车的规定开始实施。在这一年里,Giancarlo Baghetti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首次参赛就囊括冠军的车手,而Phil Hil为美国争取到第一个F1世界冠军头衔。

1965:Jackie Stewart 首都代表BRM车队亮相GP赛场。

1966:有关3L发动机赛车的规定出台。Bruce Mclaren 创建自己的车队并打造出搭载福特发动机得第一款麦克拉伦赛车,但是车队并没有在当年的赛事中获得成功。

1968:赞助商凡是首次出现在F1比赛中。这也意味着F1具有民族色彩时期的结束。这一年,赛车第一次加装了尾翼,从而提升了整车的下压力。在德国霍根海姆举行的F2比赛中,Jim Clark不幸身亡。麦克拉伦车队创始人Bruce Mclaren 亲自参加比利时GP为车队第一次赢得冠军称号。

1969: Matra、莲花和麦克拉伦车队分别尝试改用四驱车,但都失败了。Jackie Stewart 赢得了第一个年度冠军车手称号;Bruce Mclaren在英国Goodwood测试一款Can-Am赛车是意外身亡;Jochen Rind在意大利GP排位赛中丧命;此后他成为唯一一位在死后获得F1总冠军的车手。

13: 麦克拉伦车队推出经典的M23赛车。该车在此后的六个赛季里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比赛。在加拿大站的比赛中,安全车第一次被用到F1的比赛中。

16:Tyrrell(泰利尔)引进了刘伦赛车的概念在Nurburgring的一场事故中,尼克劳达被严重烧伤。麦克拉伦车队的James Hunt 赢得概念的世界冠军。

17 Patrick Head (海德)加入威廉姆斯车队。第一辆配备涡轮增压器赛车的雷诺Rs01,在英国站的比赛中亮相。

18 米其林正式加盟F1,FIA 聘请Sid Watkins教授担任医疗指导。飞剑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就几乎将南非站的比赛冠军囊入怀中。F1比赛开始用一种新的安全措施,即为了避免在第一圈赛车拥挤相撞造成的事故,医疗车需同时在外道尾随赛车,以其能够尽快的取相应措施。

1980:Alain Prost驾驶着麦克拉伦赛车参加了阿根廷站的比赛。莲花车队的Nigel Mansell 曼塞尔(文素)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站的比赛中。 Ron Dennis接管麦克拉伦车队,同年该车队推出由John Barnard 设计的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底盘的赛车。

1981:由于FIA规定,所有车手必须拥有超级驾照,在南非站比赛前,大批反对这项规定的车手宣布罢赛。

1982:Colin Chapman 莲花车队的缔造者及F1赛车最具有革新精神的设计者,死于心脏病在荷兰站的比赛中麦克拉伦首次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在巴西 SENNA正式宣布参加F1澳大利亚站第一次全部由安装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赛车参赛。

1985:米纳尔迪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Benetton与Toleman车队之间的生意越来越密切,最初其作为赞助商(贝纳通曾赞助过阿尔法罗密欧和泰利尔车队)不久之后便收购了Toleman车队,并在1986年以贝纳通车队之名参加F1比赛。

1987:威廉姆斯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在Paul Ricard驾车从试车场返回家中时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受伤导致瘫痪。匈牙利站是在废除“铁幕”政策后第一场比赛。

1988:Adrian Newey 被任命为March车队的技术总监。FIA规定赛车的发动机需配置规定的涡轮增压装置,以减少驱动力。但是在1989年取消了该规定,转而要求3.5L排气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且不能超过12缸。SENNA赢得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90 :曼塞尔宣布推出F1。

1991:哈基宁,舒马赫成为F1车手乔丹车队成立推出乔丹191赛车麦克拉伦赢得第七个年度总冠军。

1992:舒马赫在西班牙取得第一个分站冠军。本田退出F1。

1993:麦克拉伦车队分站冠军数目第一次超过法拉利。普罗斯特宣布退出F1,他的四次总冠军在当时仅落后于方吉奥的5次。

1994:梅塞德斯奔驰组建索伯车队,并借入股IImor涉足赛车发动机制造业。随着牵引力控制及主动悬挂系统限制的取消,进站加油重新推出。5月1日Ratzenberger和车手SENNA塞纳在伊莫拉赛道遇意外不幸身亡。舒马赫获得第一个车手总冠军,也成为第一个获得F1总冠军的德国人。

1995:麦克拉伦开始与奔驰在研发发动机上合作。舒马赫赢得第二个总冠军。哈基宁在澳大利亚站的排位赛中严重受伤。

1996:舒马赫加入法拉利,维伦纽夫加盟威廉姆斯,雷诺和Elf宣布推出F1数字电视转播技术引入F1比赛,Hill获得年度总冠军,HIll父子成为第一对F1总冠军父子。

19 :Newey离开威廉姆斯加盟麦克拉伦,成为车队总监。石桥涉足F1Berger宣布退出F1,维伦纽夫获得年度总冠军。

1998:为了控制F1赛车的车速,FIA公布了一些新措施,包括赛道变窄,使用有坑纹轮胎,麦克拉伦的回转制动技术被禁用。哈基宁获得第一个年度总冠军。

1999年:舒马赫在英国站受伤骨折,此后7站他未能上场,马来西亚的雪邦投入使用,法拉利16年后第一次获得车队总冠军。

2000:年在意大利站一位工作人员被撞身亡,F1比赛中有关碰撞测试的规定作了相应的改动。

2001: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装置在西班牙张使用。

2002:超过19000转每分钟的BMWP82发动机首次出现,舒马赫获得第5个年度总冠军。

2003:舒马赫获得第六个年度总冠军,成为F1世界第一人,阿隆索成为史上最年轻的GP冠军。

2004:法拉利的舒马赫凭借F2004的出色表现获得其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年度总冠军,并打破了连续夺得分站冠军次数的记录。

2005:美国站罢赛,所有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以安全为理由宣布罢赛,最后只有使用普利司通轮胎的法拉利、乔丹、米纳尔迪三只车队共六部赛车进行了决赛,舒马赫获得了本赛季惟一一个分站冠军。蓝色的雷诺强势压倒法拉利,阿隆索获得年度总冠军,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6:比赛结束。红蓝大战如火如荼,车王迈克尔*舒马赫在意大利站登上最高领奖台后宣布退役,接班人为在迈凯轮车队效力三年的芬兰车手吉米*莱科宁。中国站舒马赫终于夺冠。日本站法拉利发生近六年来最严重的机械故障,舒马赫发生爆缸退赛。巴西站后,马萨成为13年来继赛纳之后第二位获得本土冠军的巴西人。阿隆索凭借134个积分获得车手总冠军,成为最年轻的卫冕冠军。雷诺以206个积分取得车队总冠军

F1赛车的制造及其性能(鬼画符 2006-08-27)

制 造

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开始设计到第一次试车需要6~10个月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起着主要作用,计算机的容量和模拟软件使工程师们能够估算出赛车的性能。然而,即使在那些能够自己生产90%的零部件的超现代化工厂里,机器还没有完全取代人的技能。起码至今还没有一个机器人能够弯出与发动机相连的排气管。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制图室和车间被看守得象银行一样严密,用围墙围起来,有保安人员巡查,夜间灯火通明,以保证机密不外泄。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制造要有一流的技术人员参与,包括:技术主任、设计室经理、比赛工程师、复合材料部主任、机械师、机械加工车间主任、电子工程师、油漆与装饰工、空气动力工程师,等等。其中技术主任是真正的“赛车之父”,他要作总指挥,指导各个部门的工作。 制造赛车前,先用缩小的比例模型在风洞中做试验,每小时300公里的 风速,模拟赛车在跑道上的速度,以此为参考,再设计真正的赛车。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生产一般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喷漆之前,先将层状的碳素纤维做成的车壳在真空炉内焙烧;第二阶段,将组装好的发动机牢固地安装在车的后部;第三阶段,将车壳的边舱罩散热网;第四阶段,将组装好的变速箱与发动机连接成为一体(大约需要工作20小时);第五阶段,安装横臂、悬挂、制动器和后传动装置;第六阶段,装上翼板、车身和车轮。赛车终于能启动了。只有变速箱和发动机的电子管理系统留待赛车就要开走前才安装。

性 能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英文名字是:“Formula 1”。其Formula被译为方程式,其实真正含义是“规定”,也就是对赛车的基本概念用比赛规则进行规定,按比赛规则制造出的单纯的比赛用车……。目前世界上有以“跑车”为基本概念的比赛用车,方程式赛车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不同。简而言之,就是轮胎裸露在外(openwheel)的单座席(monopost)比赛用车。在方程式赛车的家族中,一级方程式赛车是该类比赛的最高峰。

最新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规定(1999年),赛车最大宽度为180cm。前轮的突出悬挂系统(overhang)与前轮中心距离在120cm以内,后轮的突出悬挂系统与后轮中心距离在50cm以内。引擎要求为自然吸气、最大排气量为3000cc的4冲程(stroke)、12气缸以内。该类引擎的最大马力没有正式发表,据估计应在750-800马力之间。这种引擎和碳素合金的底盘(各车队独自开发的原产品)组合后的赛车一年大约将进行约300km的高速比赛。这就是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也被称为“F1格兰披治大赛”。为什么叫“格兰披治”,是Grand Prix的音译。法语中Grand Prix的意思为大奖。

再说一点,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为碳素合金,比赛要求赛车在载有车手的情况下,赛车重量不能低于600kg。我们不难看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挑战并不是要求赛车拥有最大的动力,而在于让这一台轻量的赛车产生高度运动性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下一篇: 亚冠半决赛苏宁-亚冠半决赛苏宁是谁
上一篇: 阿森纳0:3-欧冠阿森纳30米兰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