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队vs法国队-意大利人vs安托法

tamoadmin 2024-09-24 07:58

1.罗马共和国 最高行政长官

2.莫扎特的资料

3.手摇八音盒历史

罗马共和国 最高行政长官

意大利队vs法国队-意大利人vs安托法

行政长官应该是执政官,元首可以看作是议会议长兼国家(总统)。就像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理而不是国家。

执政官(Consul)统帅军队,指挥作战。有人把执政官看作是共和国时代的国王,可见其权力之大。罗马人对执政官的权力做了一定的限制。执政官一共有两位,互相可以牵制。而且其任期只有一年,造成“兵无长帅,帅无长师”的局面,执政官和士兵之间就不可能建立起私人的关系。孟德斯鸠对此有过评论:“一切官职,如果权力大,任期就应该短,以资补救。多半的立法者把任期规定为一年。长于一年,便有危险;短于一年,便和事务的性质相违背”。

执政官的每年更换确实给指挥作战带来了麻烦。如果战争一时结束不得,为了防止胜利的果实落入下一任执政官之手,现任的执政官就往往抢在选举前,给敌人一个比较优惠的条件,匆匆结束战争。不过,但是罗马每年都能推出两位执政官,而且一般还都是那么优秀,实在让人惊叹。起初,执政官只能能由贵族担任,后来向平民开放,可供选择的人才就更多了。

最初,罗马只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战争,一年的时间足够打完一场战争,这个时候这个制度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但是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大,战线空前的扩大,一场战争一两年内不一定打得完,指挥官的任期渐渐延长,再加上募兵制的改革,到了马略与苏拉的时代,军队沦为了将领的私人工具,共和制的衰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汉尼拔战争期间的一次选举中,百人团推选T. Manlius Torquatus与T. Otacilius为执政官,Manlius被人们簇拥着进入了会场,人们纷纷向他道喜,可是他却恳请人们重新投票。因为罗马正处于命运攸关的时刻,在执政官的人选上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他自问不是汉尼拔的对手。人们为其坦荡胸怀所打动,在征求了长者意见后,重新进行了选举。由此李维感慨到,即便是柏拉图等人设想的智者居住的理想国,也不可能比罗马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更能有节制的使用权力

罗马帝国执政官年表

[编辑本段]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元后七年)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优利乌斯恺撒(Sextus Julius Caesar)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欧列斯特斯(Lucius Aurelius Orestes)。

D 盖乌斯马略出生。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中元元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玛尔奇

乌斯肯索里努斯(Lucius Marcius Censorinus)和玛尔库斯曼利乌斯(M-arcus Manlius)。

D 第三次布匿战争(至公元前146年)。

D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去世(公元前234年生)。

D 努米底亚国王玛西尼撒去世(约公元前230年生)。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后元元年)罗马执政官为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凯尔(Appius Claudius Pulcher)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马凯多尼库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Macedonicus)。

D 努曼提亚战争开始(一说开始于公元前144年)(至公元前133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纳西卡赛拉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Nas-ica)和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布路图斯(Decimus Junius Bruttus)。

D 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出生。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福里乌斯皮路斯(Lucius Eurius philus)和赛克斯图斯阿提利乌斯赛尔腊努斯(Sextus Atilius Serranus)。

西西里爆发第一次奴隶起义(至公元前132年)。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穆奇

乌斯司凯沃拉(Publius Mucius Scaevola)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福茹吉(Lucius Calpurnius Piso fruAgi)。

努曼提亚战争结束。

提贝里乌斯显普洛尼乌斯格拉古任保民官并遇害(提格拉古生于公元前163年,一说公元前162年)。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欧皮米乌斯(Lucius Opimius)和克温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阿洛布罗吉库斯(Quintus Eabius Maximus Allobrogicus)。

米奇普撒过继朱古达为继子。

盖乌斯显普洛尼乌斯格拉古遇害(公元前153年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达尔玛提库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 Dalmaticus)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科塔(Lucius Aurelius Cotta)。

马略任保民官。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和克温图斯玛尔奇乌斯列克斯(Qui-ntus Marcius Rex)。

米奇普撒死。继子朱古达杀死米奇普撒之幼子希延普撒尔,逐其长子阿多儿巴尔。

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李奇尼乌斯盖塔(Caius Licinius Geta)和克温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埃布尔努斯(Quintus Eabius Maximus Eburnus)。

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瓦罗出生。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司考茹斯(Marcus Aemilius Scaurus)和玛尔库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Marcus Caecilius Metellus)。

马略任行政长官。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卡普腊里乌斯(Caius Caecilius Metellus Caprarius)和格涅乌斯帕皮里乌斯卡尔波(Cnaeus Papirius Carbo)。

朱古达入侵阿多儿巴尔之领土。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李维乌斯杜路苏斯(Marcus Livius Drusus)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披佐凯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

朱古达阿多儿巴尔。

玛尔库斯李奇尼乌斯克拉苏出生(推定)。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纳西卡赛拉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Nasi-ca Serapio)和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贝斯提亚(Lucius Calpur-nius Bestia)。

贝斯提亚至阿非利加,败于朱古达。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朱古达战争》正文中为克温图斯,疑误)米努奇乌斯茹福斯(MarAcus Minucius Rueus)和斯普里乌斯波斯图米乌斯阿尔比努斯(Spurius Postum-ius Albinus)。奥路斯败于朱古达。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努米地库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Numidicus)和玛尔库斯尤尼乌斯西拉努斯(Marcus Junius Silanus)。

梅特路斯至阿非利加,马略任副帅。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苏尔皮奇乌斯伽尔巴(Sextus Sulpicius Galba)(由玛尔库斯奥列利乌斯司考茹斯〈Marcus Aurelius Scaurus〉递补)和路奇乌斯荷尔田西乌斯(Lucius Hortensius)。

朱古达逃入沙漠腹地。

喀提林出生。

公元前107年(汉武帝元封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卡西乌斯隆吉努斯(Lucius Cassius Longinus)和盖乌斯马略(Caius Marius)。

马略代替梅特路斯担任对朱古达作战之统帅并打败朱古达。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罗马执政官克温图斯赛尔维利乌斯凯皮欧(Quintus Servilius Caepio)和盖乌斯阿提利乌斯赛尔腊努斯(Caius Attilius Serranus)。

梅特路斯被召回罗马。

玛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出生。

格涅乌斯庞培(Gnaeus Pompelùs)出生。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元封六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茹提利乌斯茹福斯(Publius Rutilius Rueus)和盖乌斯玛利乌斯马克西姆斯(Caius Mallius Maximus)。

朱古达被擒。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再度当选)和盖乌斯弗拉维乌斯芬布里亚(Caius Elius Eimbria)。

朱古达被解至罗马并死于狱中。

西西里爆发第二次奴隶起义(至公元前100年)。

公元前103年(汉武帝太初二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三度当选)和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欧列斯特斯(Lucius AureA lius Orestes)。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太初三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四度当选)和克温图斯路塔提乌斯卡图路斯(Quintus LuA tatius Catul-lus)。

马略在阿克瓦埃赛克斯提埃(Aquae Sextiae)打败条顿人。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五度当选)和玛尔库斯阿克维利乌斯(Marcus Aquillius)。

马略在维尔凯莱(Vercellae)附近击败金布里人。

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尚有公元前102年和公元前100年两说)。

公元前95年(汉武帝太始二年)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穆奇乌斯司凯沃拉(Quintus Mucius Scaevola)和路奇乌斯李奇尼乌斯克拉苏(Lucius Licinius Crassus)。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乌提肯西斯(Marcus PorA cius Cato Uticensis)出生。

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秦纳(Lucius Cornelius Cinna)和盖乌斯马略(气度当选)

马略死,执政官职位由路奇乌斯瓦列里乌斯弗拉库斯(LuA cius Valerius Elaccus)递补。

苏拉破米特拉达特斯军。

盖乌斯撒路斯提乌斯克里斯普斯(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出生(一说公元前87年)。

公元前82年(汉昭帝昭元五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小)和格涅乌斯帕皮里乌斯卡尔波(Gnaeus Pa pirius Carbo)(三度当选)。

苏拉进入罗马,并被宣布为终身的独裁官(公元前79年自动交卸这一权力)。

公元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李奇尼亚努斯瓦罗路库路斯(Marcus Terentius Licinianus Varro Lucullus)和盖乌斯卡西乌斯隆吉努斯(Caius Cassius Longin-us)。

斯巴达克起义(至公元前71年)。

公元前68年(汉宣帝地节二年)罗马执政官路奇乌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由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Servili-us Vatia〉递补)和克温图斯玛尔奇乌斯列克斯(Quintus Marcius Rex)。

喀提林任行政长官。

恺撒任财务官。

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地节三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Caius Calpurnius Piso)和玛尔库斯阿奇利乌斯格拉布里欧(Marcus Acilius Glabrio)。

喀提林出任阿非利加长官。

伽比尼乌斯法授权庞培对海盗作战,历史学家西森纳任副帅。

公元前66年(汉宣帝地市四年)罗马执政官为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比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和路奇乌斯沃尔卡奇乌斯图路斯(Lucius Volcacius Tullus)。

喀提林返回罗马竞选执政官,未成。

西塞罗任行政长官。

玛尼利乌斯法授权庞培对米特拉达特斯作战。庞培战败米特拉达特斯。

公元前65年(汉宣帝元康元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奥列利乌斯科塔(Lucius Aurelius Cotta)(与公元前119年的执政官同名。但并非一人)和路奇乌斯曼利乌斯托尔克瓦图斯(Lucius Manlius Tor-quatus)。

喀提林被控在阿非利加有渎职罪行,但被宣告无罪。

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Elaccus)出生。

恺撒任高级营造官。

公元前64年(汉宣帝元康二年)罗马执政官路奇乌斯优利乌斯恺撒(Lucius Julius Caesar)和盖乌斯玛尔奇乌斯费古路斯(Gaius Marcius Eigulus)。

喀提林再度竞选执政官失败。

庞培整顿亚细亚的新领土(至公元前61年)。

公元前63年(汉宣帝元康三年)罗马执政官玛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和盖乌斯安托尼乌斯(Gaius Antonius)。

喀提林和曼利乌斯被宣布为罗马的敌人。

朗图路斯等人的阴谋被发觉并被处死。

西塞罗在元老院并对人民发表演说四次,史称反喀提林演说(11月至12月)

奥古斯都出生。

米特拉达特斯自杀。

公元前62年(汉宣帝元康四年)罗马执政官为德奇姆斯尤尼乌斯西拉努斯(Decimus Junius Silanus)和路奇乌斯李奇尼乌斯穆列纳(Lucius Licinius Murena)。

恺撒任行政长官。

喀提林的军队为安托尼乌斯的军队所击溃。喀提林本人战死。

公元前61年(汉宣帝神爵元年)执政官为玛尔库斯普皮乌斯皮索佛茹吉卡尔普尔尼亚努斯(Marcus Pupius Piso Erugi

Calpurnian-us)和玛尔库斯瓦列里乌斯梅撒拉尼格尔(Marcus Valerius Mes-salla Niger)。

恺撒任西班牙长官。

庞培凯旋罗马。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罗马执政官为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凯莱尔(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Celer)和路奇乌斯阿弗腊尼乌斯(Lucius Aeranius)。

克拉苏、庞培和恺撒结成私人的联盟(史称“前三头”)。

公元前59年(汉宣帝神爵三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和玛尔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毕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

撒路斯提乌斯任财务官。

历史学家李维(Titus Livius)出生。

公元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凯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和奥路斯伽比尼乌斯(Aulus Gabinius)。恺撒在高卢作战(至公元前50年)。

西塞罗被放逐。

公元前57年(汉宣帝五凤元年)罗马执政官为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司宾提尔(Publius Cornelius Lentulus Spinther)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涅波斯(QuinA tus Caecilius Met-ellus Nepos)。

西塞罗返回罗马。

恺撒平定高卢西北部。

公元前56年(汉宣帝五凤二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玛尔凯利努斯(Gaius Cornelius Lentulus Marcellinus)和路奇乌斯玛尔奇乌斯腊利娅斯(Lucius Marcius Philippu-s)。

“前三头”在路卡会面。

恺撒在布列塔尼南岸击败味内提人,在高卢东南部击败阿克维塔尼人。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罗马执政官为格涅乌斯多米提乌斯卡尔维努斯(Gnaeus Domitius Calvinus)和玛尔库斯瓦列里乌斯梅撒拉茹福斯(Marcus Valerius Mesalla RuAeus)。

克拉苏阵亡(公元前112年生)。

西塞罗当选占卜官。

公元前52年(汉宣帝甘露二年)罗马执政官为庞培(Gnaeus PomA peius Magnus)(三度当选,前两次是公元前70年和公元前55年)和克温图斯凯奇利乌斯梅特路斯皮乌斯斯奇比奥(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 Scipio)。

恺撒在阿列西亚战胜维尔琴盖托里克斯。

撒路斯提乌斯任保民官,因道德败坏的罪名被监察官奥路斯克劳狄乌斯普尔凯尔(Aulus Claudius Pulcher)开除出元老院。

克洛狄乌斯在同米洛一伙的冲突中遇害。

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苏尔批奇乌斯茹福斯(Sextus Sulpicius Rueus)和玛尔库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

西塞罗出任奇利奇亚长官。

元老院展开中止恺撒在高卢统帅权的活动。

恺撒平定高卢。

公元前50年(汉宣帝甘露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埃米利乌斯保路斯(Lucius Aemilius Paullus)和盖乌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Gaius Claudius Marcellus)。

恺撒返回山南高卢(春天)。

西塞罗自奇利奇亚返回罗马(冬天)。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克劳狄乌斯玛尔凯路斯(Gaius Claudius Warcellus)(与前一年的同名执政官系兄弟,并非一人)和路奇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朗图路斯克茹斯(Lucius C-ornelius Lentulus Crus)。

恺撒渡过卢比康河南下,庞培东渡去巴尔干(年初)。

恺撒自本年起每年都是罗马独裁官。

西塞罗去庞培处(4月)。

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罗马执政官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普布利乌斯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伊扫里库斯(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庞培在帕尔撒路斯一役败于恺撒,出奔埃及后遇害。

西塞罗返回罗马(冬)。

公元前47年(汉元帝初元二年)罗马执政官克温图斯福费乌斯卡列努斯(Quintus Eueius Calenus)和普布利乌斯瓦提尼乌斯(Publius Vatinius)。

恺撒安排了埃及克利奥帕特拉娅弟事后去叙利亚,后返回罗马。

撒路斯提乌斯参加镇压坎佩尼亚的军事并在恺撒的支持下任行政长官。

公元前46年(汉元帝初元三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玛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比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

恺撒在塔普苏斯一役打败庞培派,小加图在乌提卡自杀。

恺撒自阿非利加返回罗马,举行了四重的凯旋式(高卢、亚历山大里亚、本都和阿非利加)。

撒路斯提乌斯任新阿非利加(Aerica Nova)长官。

公元前45年(汉元帝初元四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

恺撒在孟达之役打败庞培派。

公元前44年(汉元帝初元五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优利乌斯恺撒和玛尔库斯安东尼(Marcus Antonius)。

恺撒遇刺于元老院(3月)。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多拉倍拉(Publius Cornelius Dolabella)补缺。

撒路斯提乌斯退出政治生活,从事著述。

公元前43年(汉元帝永光元年)罗马执政官为盖乌斯维比乌斯潘撒凯特洛尼亚努斯(Gaius Vibius Pansa Caetronianus)和奥路斯希尔提乌斯(Aulus Hirtius)。

屋大维进军罗马,任执政官(补缺)。

屋大维、安东尼和雷比达结成私人联盟(史称“后三头”)

西塞罗遇害(年底)。

公元前41年(汉元帝永光三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安东尼(Luci-ùs Antonius)和普布利乌斯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伊扫里库斯(再度当选)。

撒路斯提乌斯撰《喀提林阴谋》。

屋大维、雷比达对安东尼作战,后又言和。屋大维之姊妹屋大维娅嫁安东尼。

公元前39年(汉元帝永光五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玛尔奇乌斯肯索里努斯(Lucius Marcius Censorinus)和盖乌斯卡尔维西乌斯撒比努斯(Caius Calvisius Sabinus)屋大维、安东尼和赛克斯图斯庞培缔结米赛努姆条约。

安东尼对帕尔提亚作战。

撒路斯提乌斯撰《朱古达战争》。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罗马执政官为路奇乌斯盖利乌斯波普利科拉(Lucius Gellius Poplicola)和玛尔库斯科凯乌斯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撒路斯提乌斯撰《历史》。

雷比达向屋大维投降。

公元前35年(汉元帝建昭四年)罗马执政官为赛克斯图斯庞培(Sex-tus Pompeius)和路奇乌斯科尔尼费奇乌斯(Lucius Cornieicius)。撒路斯提乌斯去世(推定)。

赛克斯图斯庞培为安东尼的副帅玛尔库斯提提乌斯(MarAcus Ti-tius)俘获并处死。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递补为执政官。

莫扎特的资料

莫扎特,mò zhā tè,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享年35岁。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童年往事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5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关于他神童的往事,有三件:

第一件是他爸教他姐姐玛丽安娜弹练习曲时,他在旁边玩。

他姐姐怎么也弹不好,所以只能不停地挨打,不断地挨打,手都打肿了,3岁的莫扎特看不过去了,就爬上去替姐姐弹,结果顺利地弹了出来,他爸惊呆了。

由于莫扎特无师自通自学成材的天分,成功导致他姐姐从此对钢琴彻底散失信心,改为往家庭主妇的方向努力。

并且他弹另一首曲子时,那曲子音阶比较长,莫扎特太小,手不够长,总来不及收回来,于是他聪明地用双手分别控制了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中间的那个音节用他的鼻子来完成。

另一件就是他6岁时进宫给王室表演钢琴时,女王玛丽·特雷西娅看他弹得好又很可爱,就把他抱到大腿上,问他要什么奖励,他挣扎地从女王的怀里跳下来,扑过去强吻了女王的7岁的小女儿玛丽·安托内特公主(也就是后来法国的断头王后),于是把女王逗乐了。从此受到王室的宠幸。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艺术生涯

(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贵族上流社会的风尚礼仪和华丽的艺术风格,另方面因处于市民音乐家的低下地位,也养成了清高自傲、蔑视权贵的性格。而带有商业性质的繁重的演出任务,又摧残了他的健康。

方仲永的悲剧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可见他爸爸的造神运动完成得比较好,是我国那个仲永的爸爸太蠢了。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维也纳时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

他对王权的挣扎与抵抗终于有了一些成果,其中一个就是他的初恋情人玛丽·安托内特在共济会思想的带领下被法国被起义的暴民拖出去斩首了。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巴赫曾经被推荐送去做阉伶,但由于没足够的钱交手术费,改往钢琴的领域发展了。)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创作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L.达·蓬泰改编,1786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莫扎特这部歌剧的主要贡献是没有沿用当时流行的意大利趣歌剧的滑稽夸张、和杂耍式的手法,而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心理刻划,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唐璜》的脚本也自达·蓬泰改编。1787年首演。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泰选用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石客记》(意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这是一部具有道德意义的歌剧,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道德问题的兴趣和关心。它是莫扎特在意大利趣歌剧的基础上发展歌剧式戏剧的重要作品。在处理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莫扎特加强了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使人物的形象更为复杂、真实,同时运用戏剧化的重唱,增强歌剧的矛盾冲突。

《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其脚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热心于德国民族歌剧的一座小剧院经理E.希卡内德提议并编写的。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可能隐喻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萨拉斯特罗使人联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济会首脑、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则可能是影射玛丽亚·特蕾西亚(她在位期间曾镇压共济会),这个角色需自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济会的约瑟夫二世,他的音乐优美动人,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盖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音乐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风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德国及奥地利歌唱剧和神话剧的基础上,发展德国民族童话歌剧的代表作,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交响曲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88年6~8月的6个星期之内。人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一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安魂曲的结构:

ⅠIntroitus 进堂咏

Ⅱ Kyrie 垂怜经

Ⅲ Sequenz 继抒咏

1. Dies irae 末日经

2. Tuba mirum 神奇号声

3. Rex tremendae 赫赫君王

4. Recordare 求你垂怜

5. Confutatis 受判之徒

6. Lacrimosa 爱怜颂

IV Offertorium 奉献经

1.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

2. Hostias 牺牲祈祷

V Sanctus 圣哉经

Ⅵ Benedictus 迎主曲

Ⅶ Agnus Dei 羔羊赞

Ⅷ Communio 领主曲

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辞世

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於观光的地方。

作品列表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响曲:

第1交响曲,降E大调,K16(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2交响曲,(疑作)(Naxos,沃德指挥北方室内管弦乐团)

第4交响曲,D大调,K.19(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5交响曲,降B大调,K.22(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6交响曲,F大调,K43(1767)

第7交响曲,D大调,K45(1768)

第8交响曲,F大调,K48(1768)

第9交响曲,C大调,K73(1771)

第10交响曲,G大调,K74(1770)

第11交响曲,D大调,K84(1770)

第12交响曲,G大调,K110(1771)

第13交响曲,F大调,K112(1771)

第14交响曲,A大调,K114(1771)

第15交响曲,G大调,K124(1772)

第16交响曲,C大调,K128(1772)

第17交响曲,G大调,K129(1772)

第18交响曲,F大调,K130(1772)

第19交响曲,降E大调,K132(1772)

第20交响曲,D大调,K133(1772)

第21交响曲,A大调,K134(1772)

第22交响曲,C大调,K162(1773)

第23交响曲,D大调,K181(1773)

第24交响曲,降B大调,K182(1773)

第25交响曲,g小调,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26交响曲,降E大调,《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响曲,G大调,K199(1773)

第28交响曲,C大调,K200(1773)

第29交响曲,A大调,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挥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响曲,D大调,K202(1774)

第31交响曲《巴黎》,D大调,K2(1778)

第32交响曲,G大调,可能是歌剧《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33交响曲,降B大调,K319(1779)

卡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DVD版

约胡姆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

第34交响曲,C大调,K338(1780)

哈农库特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

第35交响曲《哈夫纳》,D大调,K385

第二乐章,哈农库特指挥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36交响曲《林茨》,C大调,K425

第一乐章,哈农库特指挥音乐厅管弦乐团

全曲(克莱伯版)

第37交响曲,G大调,K444,(1783)(仅作引子,其余为M.海顿所作,在海顿的作品编号中为MH334,1783年完成)(暂无)

第38交响曲《布拉格》,D大调,K504

全曲(克伦贝勒指挥柏林战时广播交响乐团)

全曲(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39交响曲,降E大调,K543

第三乐章(演奏者不详)

第三乐章(朱里尼/柏林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40交响曲,g小调,K550

第一乐章(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三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四合一版(富特勒+瓦尔特+卡拉扬+老克莱伯)(维也纳爱乐+哥伦比亚交响+柏林爱乐+伦敦爱乐)

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C大调,K551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全曲(史科瓦泽夫斯基指挥日本读卖交响乐团)

第43号交响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

其他管弦乐作品:

遣兴曲 K63,第五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遣兴曲 K99,第七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1,D大调,K131(NAXOS内塔指挥伊斯特罗波利坦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2,D大调,K136(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3,降B大调,K137(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 第3乐章(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山度·威格指挥Camerata Salzburg乐团)

第11号嬉游曲 K251,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2号嬉游曲 K252,第三乐章,波兰舞曲(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4号嬉游曲 K270,第二乐章,小行板(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5号嬉游曲 K287,第四乐章(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6号嬉游曲 K289,第一乐章(荷兰管乐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详)

第1号小夜曲,D大调,K100,第六乐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演奏)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二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六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第4号小夜曲,D大调,K203,第八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D大调进行曲K215和第5号小夜曲,D大调,K204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6号小夜曲,D大调,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乐章:进行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SandorVegh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

第7号小夜曲,D大调,K250,“哈夫纳小夜曲”

第四乐章:回旋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9号小夜曲,D大调,K320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六乐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10号小夜曲,降B大调,K361

第三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第七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团)

全曲(富特勒指挥维也纳演奏家乐团)

第11小夜曲,降E大调,K375(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斯科爱乐)

第12小夜曲,C小调,K388(迈耶尔管乐合奏团)

第13号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BS报纸版)

第一乐章(Traunfellner指挥维也纳室内爱乐乐队)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EMI-LD版)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PhlipsCD版)

第一乐章(室内乐团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音乐玩笑(F大调,K522)

(菲拉德指挥菲拉德室内管弦乐团)

(奥菲斯室内乐团)

德国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

德国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挥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胜利(K587)

(奥菲斯室内乐团)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艺术家管弦乐团)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手摇八音盒历史

一、八音盒和音乐盒有什么区别

八音盒的历史 八音盒又叫“自鸣琴”,属于机动乐器。

它最初来源于欧洲钟表匠们的创意。16世纪,瑞士的钟表匠赋予钟表以报时的钟声,类似八音盒的装置便诞生了。

18世纪,八音盒开始与钟表分离,成为当时唯一用来记录并播放音乐的装置,渐渐创立了它特有的地位。那时的瑞士便是其发源中心。

当时的八音盒,是在黄铜滚轴上用手工雕刻“音纹”,使用时用发条带动钢齿来读写发音。 19世纪后,八音盒技艺的精湛度进一步得以提高。

当时盛行的是金属圆筒上镶嵌入金属针,用一排梳子似的金属片弹拨而发出声音的圆筒形八音盒。然而,由于价格昂贵,它只能在贵族中流传。

19世纪末期,用圆钢片作为“乐谱”的投币式八音盒出现在市场上。圆钢片雕刻的长方形小孔,能用机器压制,因此成本相对降低。

而且这种八音盒,可以通过换片子来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因而成为有名的“点唱机”。 进入20世纪后,由于唱片公司大量发行唱片,留声机风靡一时,八音盒就销声匿迹了。

战后,八音盒产业得以复兴。 音乐盒的起源, 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为使教会的钟塔报时, 而将大小的钟装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响的组钟”。 1598年,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马窦第一次来到北京, 随行礼物中有八音琴一台。

这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进入中国的八音琴, 经过各种的发明创造, 1780年前后, 拉匀芳的瑞士人从人偶自动钟的原理获得启示, 发明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机制——机械鸟鸣钟。 1796年, 日内瓦钟匠的发明, 给机械音乐盒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使音乐盒的体积缩小达到极限, 而在接下来的世纪得以成功的发展。

17世纪初, 音乐盒的工业成为瑞士超过制表和缝制蕾丝业的第一大产业, 这使得位于瑞士侏罗山边的小镇闻名于世。 二战后,日本人大力进军音乐盒产业。

八音琴发展历程 音乐盒悠扬的乐声,经常勾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甚至魂牵梦萦,坠入时光岁月的追忆中。300多年来席卷全球市场的机械音乐盒的最大魅力,也许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音乐,凝固成具象的艺术品。

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情感,追思逝去岁月的最佳选择吧! 机械音乐盒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4世纪初期,所发明挂在教堂钟楼上的排钟,这种用发条装置来演奏的乐器,能发出清脆如水晶般的乐声,一度风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1811年以来,瑞士曾经是这项技艺的中心,它和瑞士钟表工业一样,两者相辅相成,一段时间名领 *** ,称霸全球。

二战以后,美国的大兵将精致的音乐盒带至日本,给这个正处在战争之后,阵痛 *** 中的民族以很大的抚慰,日本的技术人员借鉴了瑞士的制造技术,并作了进一步的更新,使得音乐盒的造价在当时降低了很多,并提高了产量,这正如日本的钟表工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一样,日本制造的精致音乐盒,在全球范围内,打败了位于瑞士侏罗山区的众多厂商,并且逐渐形成以瑞士的Regue和日本的Sankyo,称霸全球音乐盒市场二足鼎立的格局。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全球性的机械加工业开始向中国倾斜,音乐盒的制造也不例外。

音乐盒300多年的产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300多年发 展的历史鉴证。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盒造型,都能折射出当时不同的社会心态和文明发展现状,它也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

现今,音乐盒的制造,延袭传统,结合现代,正日益成为人们或为了典藏一段岁月,或为了收藏一份情感,或出于对音乐的追求,或对于旧时代的怀念,或为了居室的美化,等等,而得到众多品位人士的追求。 八音盒 日本收藏家山田晴美日前将她花费十几年时间收藏的4500件八音盒中的200件,永久存放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八音盒珍品馆,其中包括发明于1796年的世界上第一台八音盒、体积最大的橱柜式点唱八音盒等。

12月21日,200余件形状各异的古董八音盒在坐落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八音盒珍品馆里正式对外展出。 迷你的纯金,典雅的木制雕花橱柜,自动奏乐的梨花木钢琴——这些初看上去与八音盒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器物,只要上足发条或者接通电源,都能奏响清脆悦耳的叮咚声。

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在1796年发明的第一台八音盒、体型最大的橱柜式点唱八音盒、对演奏环境要求甚高、被人称之为最“娇气”的八音盒——这些都是日本收藏家山田晴美的宝贝。在众多的展品中,一台直径约3厘米的形八音盒成为展览开幕之日的主角。

这是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在1796年发明的第一台八音盒,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内盒的发条与齿轮依然完好无损,不仅可以演奏音乐,还可以被作为图章使用。 “这是我众多收藏品中最珍贵的一件。”

山田晴美说。一台梨花木古董钢琴在无人弹奏的情况下依然在演奏悦耳动听的音乐。

看到记者的诧异神情,山田晴美走近钢琴,拉起琴箱的上盖解释说:“这种用打孔纸作为‘乐谱’、通过压缩气流鼓动气囊,继而拉动臂力杆进行弹奏的钢琴产生于19世纪,是留声机的前身。” “这种自动钢琴是八音盒里最娇气的一族。”

山田晴美为了让这些古董能在展览时顺利演奏,将展厅里的空气温度、湿度和。

二、现在的八音盒分为多少种类型

八音盒

基本等同音乐盒 一个圆轴上焊上有规律的凸点,附近有一个金属片,圆轴转动,凸点从金属片边缘扫过,由于凸点的不同,使发音不同,再加上固定的转速,一周转下来,会作出一支固定的乐曲。

八音盒的来历

要解释“八音盒”这个名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八音”。我国古代《三字经》里有这样记载:“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可见是古代乐器的统称,即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古乐器中的笙、竽等属匏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木鱼等属木类;磬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等属丝类;管、箫、笛等属竹类。不难看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指的是制作乐器时用的原料。这八种原料可以说能制作所有的乐器。所说“八音盒”,这就是一个既形象而又极富色彩的定义了。就是说这个盒子里包括了所有乐器的声音,包括了所有音乐的声音,包括了所有音乐表现形式的声音。 后来,用穿孔纸作为“乐谱”、压缩气流发音的八音盒出现,促使了留声机的问世。进而一度导致八音盒走向衰亡。直到上世纪60年代,八音盒发源地瑞士的基多·瑞爵夫妇重拾家族传统产业,他们创立的瑞爵公司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纯手工制作八音盒的企业,。。.开辟面积400平方米的国内首家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展出日本京都岚山八音盒博物馆精心挑选的不同年代、类型的经典八音盒藏品200余件。

八音盒的历史

1796年,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开发了圆筒型八音盒,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据悉,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为日本“京都岚山八音盒博物馆”所藏,仅在上海公开展示1年。诞生于1796年的八音盒如此小巧,仅10厘米左右的高度。它由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制作,其实是一只非常实用、豪华的纯金图章,只是在其底部内藏八音盒。当人们转动图章上部的环上发条,台座上的开关便开始演奏。安托·法布尔的发明是利用“圆筒装置和调好旋律的金属梳齿通过金属片弹拨来演奏音乐的”。

八音盒由于在制作上要求技艺精湛,在十八、十九世纪价格相当昂贵,仅在贵族中流传,一般百姓望洋兴叹。

分类:

圆片型八音盒:圆盘旋转,在圆盘后面的突起部分使爪轮转动,通过爪轮拨动梳齿演奏音乐,只要更换片子就可换曲子。

圆筒型八音盒:圆筒旋转,通过安装在圆筒上的针拨动梳齿演奏音乐。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就是按此原理制作的。

八音琴发展历程

音乐盒悠扬的乐声,经常勾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甚至魂牵梦萦,坠入时光岁月的追忆中。300多年来席卷全球市场的机械音乐盒的最大魅力,也许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音乐,凝固成具象的艺术品。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情感,追思逝去岁月的最佳选择吧!

机械音乐盒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4世纪初期,所发明挂在教堂钟楼上的排钟,这种用发条装置来演奏的乐器,能发出清脆如水晶般的乐声,一度风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1811年以来,瑞士曾经是这项技艺的中心,它和瑞士钟表工业一样,两者相辅相成,一段时间名领 *** ,称霸全球。

二战以后,美国的大兵将精致的音乐盒带至日本,给这个正处在战争之后,阵痛 *** 中的民族以很大的抚慰,日本的技术人员借鉴了瑞士的制造技术,并作了进一步的更新,使得音乐盒的造价在当时降低了很多,并提高了产量,这正如日本的钟表工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一样,日本制造的精致音乐盒,在全球范围内,打败了位于瑞士侏罗山区的众多厂商,并且逐渐形成以瑞士的Regue和日本的Sankyo,称霸全球音乐盒市场二足鼎立的格局。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全球性的机械加工业开始向中国倾斜,音乐盒的制造也不例外。

音乐盒300多年的产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300多年发 展的历史鉴证。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盒造型,都能折射出当时不同的社会心态和文明发展现状,它也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

现今,音乐盒的制造,延袭传统,结合现代,正日益成为人们或为了典藏一段岁月,或为了收藏一份情感,或出于对音乐的追求,或对于旧时代的怀念,或为了居室的美化,等等,而得到众多品位人士的追求。

三、上海八音盒博物馆

上海八音盒陈列馆

地址:丁香路425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区4楼

电话:021-68547647 68547645

[简 介]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内,毗邻世纪大道,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下,是中国唯一一家展示欧洲八音盒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型博物馆。

陈列馆珍藏了200余件展品,分为古董八音盒与西洋自动人偶两大部分:前者以源于钟表原理的圆筒型八音盒与圆片型八音盒为主要展示内容,同时包括街头手摇风琴,歌鸟等发声机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圆筒型八音盒,其工艺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在瑞士发展至顶峰,该馆陈列的正是当时的一系列代表作。后者展示了西方自动人偶鼎盛时期(1865-1905)的大量优秀作品以及近现代人偶制作大师的传世杰作。馆内拥有堪称八音盒至尊珍品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展示了以古董八音盒和西洋自动人偶为主的各类八音盒。在馆内还能领略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的风。并有专业人士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它于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制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馆内有专人为参观者介绍八音盒的原理构造和历史演变,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八音盒与自动人偶为参观者表演。观众由此可亲身体会欧洲手工巨匠们精湛的技艺及西方机械技术的巧夺天工。

[途经公交]987路 815路 983路 隧道四线

四、上海八音盒博物馆

上海八音盒陈列馆地址:丁香路425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区4楼电话:021-68547647 68547645[简 介]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内,毗邻世纪大道,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下,是中国唯一一家展示欧洲八音盒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型博物馆。

陈列馆珍藏了200余件展品,分为古董八音盒与西洋自动人偶两大部分:前者以源于钟表原理的圆筒型八音盒与圆片型八音盒为主要展示内容,同时包括街头手摇风琴,歌鸟等发声机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圆筒型八音盒,其工艺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在瑞士发展至顶峰,该馆陈列的正是当时的一系列代表作。

后者展示了西方自动人偶鼎盛时期(1865-1905)的大量优秀作品以及近现代人偶制作大师的传世杰作。馆内拥有堪称八音盒至尊珍品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

展示了以古董八音盒和西洋自动人偶为主的各类八音盒。在馆内还能领略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的风。

并有专业人士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它于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制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馆内有专人为参观者介绍八音盒的原理构造和历史演变,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八音盒与自动人偶为参观者表演。观众由此可亲身体会欧洲手工巨匠们精湛的技艺及西方机械技术的巧夺天工。

[途经公交]987路 815路 983路 隧道四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下一篇: 贺岁杯围棋锦标赛2021-2o17贺岁杯围棋决赛
上一篇: 荷兰vs阿根廷-荷兰vs阿根廷首发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