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过人-效力过五大联赛球员
73 2024-10-24
1.韩篮协嘲讽中国篮球姚明如何回应的?
2.大数据,互联网将怎样改变篮球
韩篮协嘲讽中国篮球姚明如何回应的?
韩国篮协嘲讽中国篮球 ,姚明回应真解气。
当中国男篮红队16分逆转伊朗夺冠,中国包揽4枚篮球相关金牌,包括男女篮的三人和五人篮球。姚明领导下的中国篮球,已经站在了亚洲之巅,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剑指世界。
盛名之下必有非议。当三对三男篮和五对五女篮都被中国队击败后,韩国篮协方烈主动上前找姚明握手,原以为是比赛结束后的互相致意,没想到方烈说了一句:“你们运气真好。”
对于中国队的胜利,方烈显得很不服气,言语中尽是中国夺冠都靠客观因素的狭隘。
首先,在三对三男子篮球中,韩国一方派出的选手都来自代表韩国篮球最高水平的——KBL联赛。三人曾经入围过韩国男篮集训名单,梁洪硕更是代表韩国打过2017年的亚洲杯,三人同样有接近于韩国顶尖的篮球水准。换句话就是,这些人都基本上是能够够得上国家队的选手。
而反观中国,我们派出的四个人都是草根球员,他们分别是广州体院的老师——黄文威,广工大校队的球员——曾冰强,肖海亮离职业篮球最近的时候,是在NBL的广州自由人、广州六穗试训,但都没能留下来。增补进队的陈工,只是参加过全运会。
这样的班底,没有职业联赛的经验,对方则是一群在职业联赛中摸爬滚打的球员。在这样的情况对比下,凭借着黄文威最后时刻的绝杀,中国在三对三男子篮球上,以21:19战胜韩国。中国以草根篮球战胜了韩国的职业联赛。黄文威,曾冰强,肖海亮,陈工,为你们骄傲!
在女子五对五篮球上,韩国再次遇见中国,此前,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中国在决赛中输给了韩国,这次韩国和朝鲜结成了联队,内线更有WNBA的中锋朴智秀坐镇,实力较之上届有了大幅提升。韩国对于此次的女篮冠军势在必得。
上半场比赛一直胶着,直到下半场最后时刻凭借着全队的努力,中国队以71:65战胜韩国,重夺亚运会冠军。女篮打出了血性,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年轻的血液中有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拼搏精神。中国女篮,为你骄傲!
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包揽了篮球的4枚金牌,这是中国篮球亚运史上的首次。开创了中国篮球在亚运会上的新篇章,也表明了姚明的改革初见成效。
是的,这一年来,姚明以其专业的态度和做事方法,发掘更多的人才,阿布都,吴前,赵睿,胡金秋等人极速成长。
中国男篮自从红蓝制度启用之后,总共有76个球员先后加入。中国篮球的新鲜血液的不断涌入,利用国际大赛不断的锤炼,如今效果已经初步呈现了。涌现了一批年轻人才,不会再出现马尼拉那种年龄结构!合理的年龄架构,年轻血液的不断补充,中国篮球的接班人将在未来源源不断的涌现。届时,中国篮球势必会更加的出色。
而女篮方面,姚明虽然没有分红蓝,但是篮协曾将李缘、韩旭和李月汝等优秀苗子专门送至美国特训,在换血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这批年轻球员在亚运会决赛上用自己优异的表现回报了姚明和中国篮球的信任。
可以看见,姚明在推进中国篮球上不遗余力,而效果也越来越喜人。
这样的底气,面对方烈的嘲讽,姚明尽显大国底气,礼貌又平淡的回复:”谢谢方教授,运气一般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懂了吗?韩国。
来源:新浪体育
大数据,互联网将怎样改变篮球
蛮荒时代:数据都是替补队员拿纸笔记的
前中国男篮、八一男篮主教练王非经历过中国篮球数据的“蛮荒时代”,他的球员时代,虽然当时的八一队在国内篮坛所向披靡,但他除了得分之外,基本上拿不到其他的数据。
“回想起我当球员的时期,并未有过系统的数据支撑,一直到我当教练后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才逐渐发现中国篮球在数据方面的不足。现在从事青少年篮球培训让我更加明白篮球数据的重要性。我记得那是1995年、1996年,八一队是在西安交大主场,当时CBA仍然没有任何数据,所以当时就是两个替补队员一人拿着一张纸,一个记对手一个记裁判。”王非说。
由于缺少数据支撑,王非逼自己学会了当时还非常前卫的软件EXCEL,自己进行统计,有一次没操作好,白天输入数据晚上忘了保存,一天的努力就付诸东流。
CBA初创时期,八一队是联赛的绝对王者,刘玉栋、王治郅等八一队员也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王非说:“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当你取得好成绩以后,能不能更多地看到不足,这需要通过数据来体现。”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教练员委员会主任毕仲春透露,如今的中国大学篮球,数据整理和录像分析的工作基本上还是主教练在做,与分工极其细化、专门配置录像分析师的美国大学篮球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我们国内大学里,球队的配置一般就两个教练,很多球队就一个教练,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数据方面工作受到影响。技术越先进,水平越高,分工越细,专业化越强。”毕仲春说。
数据之路,在进步
与美国这样的篮球强国相比,中国篮球领域的“信息化”时间并不长,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数据积累的重视程度就是其中之一。曾在美国担任5年篮球记者的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说:“我去看过很多美国的业余篮球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对基础数据的集是非常到位的,大概十年前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也没有APP能直接线上管理,但是每场比赛的裁判、记录统计都会完整地保留。一个球星成名之后,我们要回到他最本源的地方追踪他的统计,他过去的教练都能把带有历史意义的数据统计送到你面前,这种对数据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篮球从业者们也越来越懂得运用手中的“数据”作为工具,在全运会三人篮球项目和中国三对三联赛中,中国篮协都选择与我奥篮球进行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方面的合作。中国篮协三人篮球部部长柴文胜说:“我们在全运会的四块金牌的所有数据非常完整,我们的同事也对这个数据进行了分析,刚刚拿出了一个研究报告,这样一来就特别直观。”
无论是职业比赛,还是业余比赛,通过云平台将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分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篮球大数据公司贝泰科技CEO薛冬表示,与过去相比,CBA联赛的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说:“在数据统计方面,我们现在分项大概是150项左右,比以前提升了大概40%左右。实时数据这块我们增加了基于比赛的文字直播,投篮数据等等,另外还增加了一些高阶数据。现在这些数据我们都会集和分析,会在CBA上出现。”
“信息化”未来:数据价值的多维开发
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中国篮球正在“信息化”的路上大踏步迈进。对于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篮球,与会嘉宾们也进行了展望。
王非表示,在青少年培训过程中,精细的统计数据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信心,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并且可以看到进步的方向,这将对青少年篮球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众辉体育董事长陆浩也表示:“中国篮球要想有大的发展,在青少年方面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有条件的孩子、未来有潜力的孩子,必须要有大数据的介入。”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的操作难度和技术成本越来越低,当下许多业余篮球比赛也都可以实现个人数据的精确统计,而数据也将在青少年选材、个人技术进步、球队打法磨合、技战术设计等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中国篮球“信息化”未来的挑战,毕仲春说:“原来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有我们不会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各个国家对于技战术保密非常敏感,比如说日本女篮曾在半年的时间段里面没有打过公开赛,他们的比赛找不到,所以就很难分析。所以说现在是存在一个‘找不到’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上我们已经不落后了,我还是希望在下一步能够解决我们大学篮球的数据统计问题, CBA各队已经配置了球探或者科研教练或者分析师,但是CUBA的球队现在大部分还没有,这也是中国篮球将来进一步在专业性和职业性发展方面的一个巨大的潜力。”